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鼍】的繁体字。

异体:鼍

异体:鼍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タ,ダ,タン,ダン,セン,ゼン;

鼉字字源已被关注:1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20

鼉字字源百家诸说,鼉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水蟲。佀蜥易。長丈所。皮可爲𡔷。从黽。單聲。

  • 《字源》形声 从黽,單声

 略說: 「鼉」象某類水中動物之形。祁慶富認為是揚子鰐。

23 字

 詳解: 甲金文從◎,「單」聲,◎象某類水中動物之形。祁慶富認為是揚子鱷。《說文》:「鼉,水蟲,似蜥易,長大。从黽,單聲。」「水蟲」指水中的動物。從甲骨字形可見其鱗甲與四足之形,但由於「鼉」、「龜」、「黽」之類象形文字頗多,皆形近而難以區別,故以聲符「單」作為區別。

  「鼉」字甲骨文疑取其本義而用為動詞,即用鼉的意思(徐中舒)。如《合集》6163反:「不鼉」,意指不用鼉這種動物。另亦可用作地名,如《合集》38306:「才(在)鼉貞。」指在鼉地貞卜。

  古人多用鼉皮製鼓,故金文中有「鼉鼓」一詞,以表示用揚子鰐魚皮製的鼓。如春秋郘鐘有「鼉鼓」一詞,《詩經.大雅.靈臺》:「鼉鼓逢逢」。此可與河南安陽殷墟侯家莊1217號大墓出土的鰐皮鼓實物互相參證。典籍所見「鼉」字或寫作從「魚」從「單」的「鱓」字,《大戴禮記.夏小正》:「二月,剝鱓以為鼓也。」

  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鼍》:「鼉,與鱷鱼為近屬,俗稱鼉龍,又曰豬婆龍。長二丈餘,四足,背尾鳞甲,俱似鱷魚,惟後足僅具半蹼。生於江湖,我國之特產也。」441 字相關漢字: 單,龜,黽,魚,鱓

鼉字字源演变,鼉字源流

鼉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鼉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鼉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鼉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鼉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鼉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鼉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鼉字书法,鼉字写法,鼉字图片

鼉字源流

唐-行

李邕(傳)

鼉字源流

清-隸

鄧石如

鼉字字源读音,鼉字字源字义及鼉字常用词组

  • tuo2扬子鳄 亦称鼉龙、猪婆龙 爬行纲,鼉科 背部、尾部有角质鳞甲 穴居于江河岸边和湖沼底部 力大,性贪睡,冬月蛰居 为我国特产动物 古时多以鼉皮制鼓

鼉字康熙字典字源

【亥集下】【黽字部】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

【說文】水蟲。

【陸璣云】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皮堅厚,可冒鼓。

【詩·大雅】鼉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

【續博物志】鼉長一丈,其聲似鼓。

【埤雅】鼉鳴應更,吳越謂之鼉更。又鼉欲雨則鳴,里俗以鼉識雨。

【禮·月令】季夏,天子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

 亦作鱓。

【呂氏春秋】帝顓頊令鱓先爲樂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卽鼉也。又【史記·晉世家】曲沃桓叔子鱓。

【索隱】鱓音陀。

 又【集韻】唐干切,音壇。又時戰切,音繕。義𠀤同。

 又叶徒沿切,音田。

【馬融·廣成頌】左挈夔龍,右提蛟鼉。春獻王鮪,夏薦𪔀黿。


考證:〔以其尾鼓其腹,其音鱓。〕 謹照呂氏春秋原文鱓改英。 說文(121)

鼉字说文解字字源

水蟲。佀蜥易。長丈所。[所字依太平御覽補。丈所猶丈許也。大雅靈臺傳曰。?、魚屬。馬部驒下曰。靑驪白鱗文如?魚。許依毛謂之?魚也。]皮可爲𡔷。[四字本在魚部鱓下。由古多用鱓爲?。而淺人注之也。今移此。詩。?𡔷韸韸。史記。樹靈?之𡔷。]从黽。單聲。[徒何切。古在十四部。唐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