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jin1

①古同【斤】,斧头:“良匠善能运~”。

②古代金属重量名,亦货币名。中国战国时期东方各国多以【釿】为单位,秦统一衡制时被废除。

异体:䤺 𬬱

异体:䤺 𬬱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キン,ギン,コン,ゴン;ておの

釿字字源已被关注:7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2

釿字字源百家诸说,釿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劑𣃔也。从斤。金聲。

  • 《字源》形声

  • 《漢多》金文、小篆從「金」從「斤」,「斤」亦是聲符。本義不明。一說是截斷之意。一說「釿」即「斤」,即是斧頭。戰國時用作貨幣名和重量單位。

 略說: 金文、小篆從「金」從「斤」,「斤」亦是聲符。本義不明。一說是截斷之意。一說「釿」即「斤」,即是斧頭。戰國時用作貨幣名和重量單位。

64 字

 詳解: 金文、小篆從「金」從「斤」,「斤」亦為聲符。本義不明。一說是截斷之意。「斤」即「斧」之本字,故「釿」會以斧斷金鐵之物之意。《說文》:「釿,劑斷也。从斤、金。」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从斤、金會意,斤亦聲。謂以斤斷金也。」文獻中未見此義用例。

  一說「釿」即「斤」,即是斧頭,「金」為意符,表示「斤」以金屬製造。《莊子.在宥》:「於是乎釿鋸制焉。」陸德明《經典釋文》:「釿,本亦作斤。」這句指於是用斧鋸之類的刑具來制裁他們。北齊劉晝《新論.適才》:「良匠善能運釿,故無棄材。」意謂一個技術精良的工匠善於運用斧頭,所以不會浪費木材;這句比喻賢君任用賢能。

  「釿」亦為先秦貨幣名和金屬重量單位,戰國時東方各國多以「釿」為單位,尤以三晉最流行,至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時被廢除。清吳大澂〈釿字說〉:「安邑一釿,今稱約重三錢。」據《中國歷代貨幣大系》,「釿布」是魏國鑄造的貨幣,亦為魏國通行的主要貨幣,分為「半釿」、「一釿」和「二釿」三等制。「半釿布」約為7至8克,「一釿布」重量參差,以15克為最常見,「二釿布」大致在22至30克之間。現存戰國貨幣中有「陰晉半釿」,「陰晉」是地名,地望在今陝西華陰,據《史記.秦本紀》記載,「陰晉」在戰國早期屬魏,公元前332年歸秦,並改名「寧進」,故「陰晉半釿」的鑄造年代在公元前332年之前。

  金文用作重量單位。卅二年平安君鼎:「五益(鎰)六釿㪵(半)釿四分釿之冢(重)。」602 字相關漢字: 金,斤,斧

釿字字源演变,釿字源流

釿字源流

春秋-簡

侯馬盟書

釿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晚期

釿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釿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釿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釿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釿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釿字源流

春秋-簡

侯馬盟書

釿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晚期

釿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釿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釿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釿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釿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釿字字源读音,釿字字源字义及釿字常用词组

  • jin1同=斤 斧头斤

  • jin1古金属重量名,亦货币名 战国时期东方各国多以“釿”为单位,秦统一衡制时被废除

  • yin3截断;扭断

  • yin2平木器

  • yin2器凹下处叫釿,凸起处叫锷

釿字康熙字典字源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𠀤音齗。

【說文】劑斷也。

 又【廣韻】【集韻】𠀤舉欣切,音斤。義同。

 又【集韻】與斤同。斫木也。

【莊子·在宥篇】釿鋸制焉。

【註】釿,音斤。

 又【集韻】魚斤切,音䖐。平木具。

【釋名】釿,謹也。板廣不可得制削。又有節,則用此釿之,所以詳謹令平滅斧跡也。

 又【韻會】疑巾切【正韻】魚巾切,𠀤音銀。器之釿鍔。

 又【韻會】或作沂。

【禮·哀公問車不雕幾註】幾附纏爲沂鄂。

 又【韻補】叶渠希切,音其。

【黃庭經】天庭地闕列斧釿,靈臺完固永不衰。

 【正韻】亦作圻垠。 說文(121)

釿字说文解字字源

劑𣃔也。[劑者、齊也小徐無𣃔字。釋名曰。釿者、謹也。板廣不可得制、削又有節。則用此釿之。所以詳謹、令平滅斧迹也。六書故曰。釿魚斤切。似鐋而小。按此篆葢从斤、金聲。讀若呻吟之吟。其義謂以斤斧之屬制𣃔金鐵物也。今俗閒謂戾𣃔堅爲釿𣃔。當卽此字。劉成國以謹也釋之。葢已失其義誤其音。非許入斤部之?矣。]从斤。金聲。[聲字今補。古音在七部。大徐宜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