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bi4遮蔽,掩护:~护。~短。包~。~荫(a.遮住阳光;b.喻包庇袒护)。~佑(保佑)。~护权。

异体:𠨽

异体:𠨽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ヒ;かばう,ひさし,おおう

庇字字源已被关注:3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3

庇字字源百家诸说,庇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蔭也。从广。比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广」,「比」聲。本義是遮蔽、覆蓋。

19 字

 詳解: 從「广」,「比」聲。本義是遮蔽、覆蓋。《說文》:「庇,蔭也。从广,比聲。」如《左傳.文公七年》:「葛藟猶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為比,況國君乎?」《文選.王簡棲〈頭陁寺碑文〉》:「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經像。」

  「庇」也表示躲避、躲藏。如《墨子.公輸》:「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世說新語.賞譽》:「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庇」引申表示保護、庇佑。如《國語.楚語》:「玉足以庇廕嘉穀,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禮記.表記》:「下之事上也,雖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

  「庇」又表示寄托。《廣雅.釋詁三》:「庇,寄也。」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洪亮吉詁:「庇,寄也。」《舊唐書.張說傳》:「風雨暴至,不知庇托。」

  甲骨文中有從「衣」從「匕」的字形,應讀為「庇」。如《合集》6943:「令多奠[衣匕]爾(邇)墉。」意謂命令多奠到邇墉內受到保護。(參裘錫圭)《新甲骨文編》把「[衣匕]」釋為「庇」。436 字相關漢字: 广,比,衣,匕

庇字字源演变,庇字源流

庇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庇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庇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庇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庇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庇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庇字书法,庇字写法,庇字图片

庇字源流

隋-楷

庇字源流

唐-行

顏真卿

庇字源流

唐-行

高正臣

庇字源流

金-楷

王庭筠

庇字源流

明-草

祝允明

庇字字源读音,庇字字源字义及庇字常用词组

  • bi4遮蔽;遮护

  • bi4隐避;躲藏

  • bi4寄托;依托

  • bi4保护;保佑

  • bi4袒护;包容

  • bi4相符合

  • bi4养育;供养

  • bi4通=禆 弥补禆

  • pi2地名

  • pi3同=庀庀

庇字康熙字典字源

【寅集下】【广字部】 【廣韻】【集韻】𠀤必至切,比去聲。

【爾雅·釋言】庇庥,廕也。

【疏】庇,蔽也。

【禮·表記】有庇民之大德。

【左傳·襄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又【集韻】通作芘。

【莊子·養生主】隱將芘其所籟。

 又覆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長六尺謂之庇軹,五尺謂之庇輪,四尺謂之庇軫。

【註】庇謂覆幹也。

 又【揚子·方言】寄也,齊衞宋魯𨻰晉汝潁荆州江淮之閒曰庇,或曰寓。

 又【集韻】兵媚切,音秘。義同。

 又頻脂切,音琵。地名。 廣韻(1008)

庇字说文解字字源

蔭也。[蔭、艸侌也。引伸之爲凡覆庇之偁。釋言曰。庇、休、蔭也。]从广。比聲。[必至切。十五部。按周禮注。庀、具也。左傳、國語亦有庀字。注或云具也。或云治也。攷周禮故書庀作比。許從故書。故說文無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