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hao4水大,引申为大和多:~大。~繁。~荡。~瀚。~劫。~淼(亦作“浩渺”)。~气(盛大刚直之气)。~如烟海。

异体:澔 㬶 㵆 𣽋 𤅆 𤅡 浩

异体:澔 㬶 㵆 𣽋 𤅆 𤅡 浩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ウ;ひろい

浩字字源已被关注:2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浩字字源百家诸说,浩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澆也。从水。告聲。虞書曰。洪水浩浩。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水」,「告」聲,本義為水勢盛大。

18 字

 詳解: 從「水」,「告」聲,本義為水勢盛大。《說文》:「澆也。从水,告聲。《虞書》曰:洪水浩浩。」 漢枚乘〈七發〉:「浩瀇瀁兮,慌曠曠兮。」

  「浩」可表示大,遠。《楚辭‧九歌‧東皇太一》:「陳竽瑟兮浩倡。」王逸注:「浩,大也。」

  「浩」也表示多、多餘。《禮記‧王制》:「喪祭,用不足曰暴,有餘曰浩。」鄭玄注:「浩,猶饒也。」

  「浩」還表示高。三國魏王彪〈天賦〉:「溥為地蓋,浩作星衢。」

  「浩」還指小港。清王士禛〈登渝州塗山記〉:「巴人謂小港為浩。今戎州亦有金箱浩。」231 字相關漢字: 水,告

浩字字源演变,浩字源流

浩字源流

楚-簡

包山

浩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浩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浩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浩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浩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浩字书法,浩字写法,浩字图片

浩字源流

漢-篆

浩字源流

漢-隸

浩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

浩字源流

唐-隸

徐浩

浩字源流

唐-楷

徐浩

浩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傳)

浩字源流

宋-楷

蘇軾

浩字源流

宋-行

米芾

浩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浩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浩字源流

明-草

王寵

浩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浩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浩字源流

清-隸

汪士慎

浩字源流

清-楷

趙之謙

浩字字源读音,浩字字源字义及浩字常用词组

  • hao4水势盛大

  • hao4广远;盛大

  • hao4众多;富足

  • hao4远;无边无际

  • hao4小港

  • hao4通=傲(ao4) 傲慢傲

  • hao4通=皓 白皓

  • hao4古州名 1.今山西省汾阳市一带 2.今江西省彭泽县东南 3.今四川省茂县境

  • hao4姓

  • gao3以水泲酒

  • ge2[浩亹]1.古水名 简称浩水 也称𬮤门河,即发源于大通山与大雷山之间主要流经青海省东部之大通河 至民和回族自治县享堂入湟水 2.古县名 汉置 地临浩亹水,故名 属金城郡 北周废 故城在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南大通河东岸

浩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正韻】胡老切【集韻】戸老切【韻會】合老切,𠀤音晧。大水貌。

【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饒也。

【禮·王制】用有餘曰浩。

 又【集韻】古老切,音杲。以水泲酒曰浩。

 又姓。漢靑州刺史浩賞。

 又居號切,音誥。水名。

 又【廣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𠀤音閤。浩亹,漢縣名,屬金城郡。

【前漢·地理志】浩亹水,在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

【註】浩亹,音合門。


考證:〔【書·舜典】浩浩滔天。〕 謹照原書舜典改堯典。 唐韻(751)

浩字说文解字字源

澆也。[按澆當作沆。字之誤也。澆者、?也。?非浩義。沄浩沆同義、而又雙聲。故三篆相聯。]从水。告聲。[胡老切。古音在三部。]虞書曰。[虞當作唐。]洪水浩浩。[堯典洪水與浩浩不相屬爲句。?栝舉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