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㈠拼音tong2。

①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书~。~仆。

②古同【童】。

㈡拼音zhuang4。“~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ドウ,トウ,ズ;

僮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僮字字源百家诸说,僮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未冠也。从人。童聲。

 略說: 從「人」,「童」聲,本義是未成年男子。

19 字

 詳解: 從「人」,「童」聲,本義是未成年男子。《說文》:「未冠也。从人,童聲。」段玉裁注:「未冠也。䇂部曰:『男有辠曰奴。奴曰童。』按《說文》僮、童之訓,與後人所用正相反,如穜、種二篆之比。今經傳僮子字,皆作童子,非古也。《襍記》注曰:『童,未成人之稱。』《學記》注曰:『成童,十五以上。』引伸爲僮蒙。《玉篇》引《詩》:『狂僮之狂也且。』《傳》曰:『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曰:僮,癡也。』若《召南》『僮僮,竦敬也』,則又如愚之義也。」典籍用其本義,如《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又如《論衡·偶會》:「僮謠之語當驗」;《文選‧張衡〈西京賦〉》:「侲僮程材,上下翩翩。」

  「僮」亦用作奴僕,如《漢書·司馬相如傳上》:「卓王孫僮客八百人」,顏師古注:「僮謂奴」。

  「僮」也引申為愚昧、無知。如《太玄·童》:「陽氣始窺,物僮然,咸未有知。」

  簡帛文字中「僮」常通作「動」,如《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53行:「六枋(柄):一曰觀,二曰論,三曰僮(動),四曰轉,五曰變,六曰化。」,又如《馬王堆.老子乙本》186行:「死之徒十又(有)三,而民生生,僮(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498 字相關漢字: 人,童,動

僮字字源演变,僮字源流

僮字源流

楚-簡

包山

僮字源流

楚-簡

曾侯乙墓

僮字源流

楚-簡

郭店

僮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僮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僮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僮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僮字源流

宋-篆

汗簡

僮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僮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僮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僮字书法,僮字写法,僮字图片

僮字源流

孫吳-篆

僮字源流

清-篆

鄧廷楨

僮字源流

近-楷

沈尹默

僮字字源读音,僮字字源字义及僮字常用词组

  • tong2未成年的男子

  • tong2奴婢;仆役

  • tong2无知;蒙昧

  • tong2通=动(dong4)动

  • tong2地名 在今安徽省泗县境内

  • tong2姓

  • zhuang4我国少数民族壮族的旧称 1965年改“僮”为=壮壮

  • chong4同=蹱蹱

僮字康熙字典字源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

【說文】未冠也。又【前漢·衞靑傳註】僮者,婢妾之總稱。

【史記·貨殖傳】卓王孫家僮八百人。

【前漢·張安世傳】僮七百人,皆有手技。

【玉篇】僮幼迷荒者。

【詩·鄭風】狂僮之狂也且。

【傳】狂行僮昏所化也。

【廣雅】僮,癡也。今爲童。

 又無知貌。

【揚子·太玄經】物僮然未有知。

 又竦敬貌。

【詩·召南】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徐,僮,取慮三縣名,屬臨淮郡。

 又姓。漢交趾刺史僮尹。

【鄭樵·族略】卽童姓。或从人,以別其族。

 【韻會】《說文》童,孥也。僮,幼也。今以僮幼字作童,童僕字作僮,相承失也。 說文(121)

僮字说文解字字源

未冠也。[䇂部曰。男有辠曰奴。奴曰童。按說文僮童之訓與後人所用正相反。如穜種二篆之比。今經傳僮子字皆作童子。非古也。襍記注曰。童、未成人之稱。學記注曰。成童、十五以上。引伸爲僮𫎇。玉篇引詩。狂僮之狂也且。傳曰。狂行、僮昏所化也。廣雅曰。僮、癡也。若召南僮僮、竦敬也。則又如愚之義也。]从人。童聲。[徒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