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同【棕】字。

异体:

异体:

其它释义:越南字释义

同【𣙩】字。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ソウ,ス,シュ;

椶字字源已被关注:2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椶字字源百家诸说,椶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栟櫚也。從木。㚇聲。可作萆。

椶字字源演变,椶字源流

椶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椶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椶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椶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椶字书法,椶字写法,椶字图片

椶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椶字源流

近-篆

鄧散木

椶字字源读音,椶字字源字义及椶字常用词组

  • zong1木名 即棕榈 棕榈科,常绿乔木 茎圆柱形,不分枝,叶如扇形,簇生于茎端 叶鞘纤维质,暗褐色,俗称棕毛,可入药 杆可作屋柱、扇骨等 嫩叶经漂白可制扇、草帽 棕皮(亦称棕毛)可制绳索、蓑衣、毡毯等 常作观赏植物

椶字康熙字典字源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祖叢切【正韻】祖東切,𠀤音騣。《石鼓文》作𣞡,俗作棕。

【說文】栟櫚也。可作萆。張揖曰:本高一二丈,旁無枝,葉如車輪,皆萃于木杪,其下有皮,重疉裹之,每皮一匝爲一節,花黃白,結實作房如魚子狀。

【山海經】石脃之上,其木多椶。

【玉篇】椶櫚,一名蒲葵。

 又椶竹,亦竹類。

【益部方物記】有皮無枝,實中而榦。

 又崖椶,草名。

【蘇頌·圖經】狀似椶,有葉無花,采根治勞傷,效。俗作㯶,非。 說文(121)

椶字说文解字字源

栟櫚也。[互訓也。蜀都賦椶枒楔樅。四木名也。]從木。㚇聲。[子紅切。九部。按椶與召南之緫音義略同。毛曰。緫、數也。數讀數罟之數。]可作萆。[艸部曰。萆、雨衣。一名衰衣。按可作萆之文、不系於栟下而系椶下者。此樹有葉無枝。其皮曰椶。可爲衰。故不系栟下也。椶本皮名。因以爲樹名。故栟閭與椶得互訓也。張揖注上林賦曰。并閭、椶也。皮可以爲索。今之椶繩也。玉篇云。椶櫚一名蒲葵。今按南方艸木狀云。蒲葵如栟櫚而柔薄。可爲簦笠。出龍川。是蒲葵與椶樹各物也。謝安之蒲葵扇、今江蘇所謂芭蕉扇也。椶葉縷析。不似蒲葵葉成片可爲笠與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