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㈠拼音jun1

①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

②皆,都,老少~安。

③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④“~钟”古代乐器。

⑤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㈡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异体:抣 𡉲 𥘩 𭎀

异体:抣 𡉲 𥘩 𭎀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キン,イン,ウン,オン,エン;ととのえる,ひとしい

均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均字字源百家诸说,均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平徧也。从土匀。匀亦聲。

  •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土,从匀,匀亦声……本义是均匀,公平

  • 《漢多》從「土」從「勻」,「勻」亦聲。本義是均勻、平均。

 略說: 從「土」從「勻」,「勻」亦聲。本義是均勻、平均。

24 字

 詳解: 從「土」從「勻」,「勻」亦聲。戰國文字或從「旬」聲。金文土形皆寫於勻形之內,至秦簡文字「土」、「勻」才形成左右結構,為小篆所本。本義是均勻、平均。《說文》:「均,平徧也。从土从勻,勻亦聲。」一說字形象把土地平均分配的意思(康寶文)。

  傳世文獻中「均」表示本義的例子如《詩.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鄭玄箋:「王不均大夫之使。」《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均」也表示遍及、普遍。如蔡侯鐘:「均子大夫,建我邦國」,「均子」猶言「諸子」。(參《金文形義通解》)又如《墨子.尚同下》:「是故古之聖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賢人焉,其鄉里之人皆未之均聞見也,聖王得而賞之。」

  「均」表示調和、協調之意。如蔡侯鐘:「定均庶邦,休有成慶。」表示安定調和諸侯眾國。(參《金文形義通解》)又如《詩.小雅.皇皇者華》:「我馬維駰,六轡既均。」毛傳:「均,調也。」

  「均」表示衡量。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後漢書.文苑列傳》:「又曉習邊事,均量軍政,皆得事宜。」

  「均」作副詞表示皆、都。如《商君書.墾令》:「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宋史.職官志十》:「大抵祠館之設,均為佚老優賢,而有內外之別。」

  「均」是古代校正樂器音律的工具。如《國語.周語下》:「律所以立均出度也。」韋昭注:「均者,均鍾木,長七尺,有絃繫之以均鍾者,度鍾大小清濁也。」

  古無「韻」字,皆作「均」,至魏晉間始用「韻」字。如《文選.成公子安〈嘯賦〉》:「音均不恆,曲無定制。」李善注:「均,古韻字也。」702 字相關漢字: 土,勻,旬,韻

均字字源演变,均字源流

均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均字源流

楚-簡

郭店

均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均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均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均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均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均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均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均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均字书法,均字写法,均字图片

均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均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均字源流

唐-楷

李邕(傳)

均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均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均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傳)

均字源流

宋-行

張即之

均字源流

宋-行

吳說

均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均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均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均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均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均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均字源流

近-草

潘伯鷹

均字字源读音,均字字源字义及均字常用词组

  • jun1均匀;公平

  • jun1遍;普遍

  • jun1等;同

  • jun1调和;调节

  • jun1副词 皆;都

  • jun1同=鈞 陶工制陶器所用的转轮鈞

  • jun1古雅曲名

  • jun1汉代计量单位

  • jun1水名 也作=汮 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省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汮

  • jun1地名

  • jun1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州市

  • jun1通=耘 在田里除草耘

  • yun4古代音乐术语,在十二律中,以任何一律为宫所建立的音阶都称“均” 如:黄钟均;南吕均

  • yun4古代校正乐器音律的器具

  • yun4同=韻 古无“韻”字,概写作“均”韻

均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正韻】規倫切,𠀤音鈞。

【說文】平也。

【詩·小推】大夫不均。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均齊天下之政。

【春官】軍禮有五二日大均之禮,恤衆也。

 又調也。

【詩·小雅】六轡旣均。

 又徧也。

【易·說卦】坤爲均。

【莊子·寓言篇】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循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又天子設四代之學,曰成均,見【禮·文王世子註】。

 又造瓦之具,旋轉者也。董仲舒曰:泥之在均,惟甄者之所爲。

 又樂器。

【禮·樂記】樂所以立均。

【尚書疏】堂上之樂,皆受笙均。堂下之樂,皆受磬均。

【後漢·律歷志】冬夏至,𨻰八音,聽五均。

【註】均,長七尺,繫以絲,以節樂音。

 又均服,戎服也。

【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亦作袀。

 又地名。均,古麇國,在襄陽。

【唐書·中宗紀】嗣聖元年,太后遷帝房州。又遷于均。

 又【集韻】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韻。

【說文先訓】古無韻字,均卽韻也。

 又與專切,音沿。

【史記·夏本紀】均河海,通淮泗。

【鄭元曰】均讀沿。

 又叶古頑切,音鰥。

【韓愈·孟郊失子詩】問天生下人,薄厚胡不均。夫曰天地人,由來不相關。

 又通作鈞。

【書·泰誓】厥罪惟鈞。

 又或作旬。

【禮·內則】旬而見。

【周禮·地官】均人公旬用三日。

【註】均古通旬。別作𡉲。


考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鈞齊天下之政。〕 謹照原文鈞改均。〔又地名。均,古麋國,在襄陽。〕 謹按春秋左傳有麇國無麋國,麋改麇。 說文(121)

均字说文解字字源

平徧也。[平者、語平舒也。引申爲凡平舒之偁。徧者、帀也。平徧者、平而帀也。言無所不平也。小雅節南山傳曰。均、平也。古多叚旬爲均。亦叚鈞爲均。]从土匀。[匀者、帀也。故以會意。]匀亦聲。[小徐無匀亦二字。居匀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