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zi1上端收敛而口小的鼎。

异体:𪔄 𬁱

异体:𪔄 𬁱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シ,サイ;

鼒字字源已被关注:2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鼒字字源百家诸说,鼒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

  • 《字源》形声

 略說: 「鼒」指小鼎,一說歛口的鼎。

14 字

 詳解: 金文「鼒」字從「鼎」,「才」聲。「鼒」指小鼎,一說歛口的鼎。《說文》:「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鎡,俗鼒从金从兹。」「鼒」之俗寫參「鎡」。《詩.絲衣》:「鼐鼎及鼒」毛傳曰:「大鼎謂之鼐,小鼎謂之鼒。」《爾雅·釋器》:「鼎絕大謂之鼐,圜掩上謂之鼒。」郭璞:「鼎斂上而小口。」《玉篇》:「小鼎也。」「鼒」作為鼎,金文多見,如王乍康季鼎:「王乍康季寶尊鼒」。

  鼒從「才」聲,由於音近通假,「鼒」又解作「才」,同「在」,如段簋:「王鼒(在)畢烝」,記載十一月,周王在畢地舉行烝祭。《周禮.大宗伯》:「以烝冬享先王」,所記相合。

  此外,梁十九年鼎:「擇吉金,鑄 □ 一。」「□」從月從才,於鑄字之後,為鼎之異名,與「鼒」同,係三晉文字之異寫(黃盛璋)。333 字相關漢字: 鼎,才,鎡,在,□

鼒字字源演变,鼒字源流

鼒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鼒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鼒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鼒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鼒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鼒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鼒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鼒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鼒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鼒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鼒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鼒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鼒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鼒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鼒字字源读音,鼒字字源字义及鼒字常用词组

  • zi1口小的鼎

鼒字康熙字典字源

【亥集下】【鼎字部】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

【說文】鼎之圜掩上者。

【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

【郭註】鼎斂上而小口。

【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裁。又【集韻】【類篇】𠀤將來切,音哉。又【集韻】作代切,音再。義𠀤同。 說文(121)

鼒字说文解字字源

鼎之圜掩上者。[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从鼎。才聲。[子之切。一部。]詩曰。鼐鼎及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