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chi2

①水塘,多指人工挖的:~子。水~。~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

②湖:~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

③像水池的:浴~。花~。乐~。舞~。

④护城河:城~。金城汤~。

⑤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座。

⑥姓。

异体:

异体: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チ,タ,ダ,テツ,デチ;いけ

池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池字字源百家诸说,池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陂也。从水。也聲。

 略說: 「池」本作「沱」,從「水」,「它」聲。隸書「它」旁的字形簡化,和「也」形相混而不分,故「沱」又寫作「池」。後來「池」和「沱」分化成兩個字,以「池」表示池塘。

78 字

 詳解: 「池」本作「沱」,從「水」,「它」聲。隸書「它」旁的字形簡化,和「也」形相混而不分,故「沱」又寫作「池」。後來「池」和「沱」分化成兩個字,以「池」表示池塘。《玉篇.水部》:「池,渟水。」如《詩.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國語.周語》:「國有郊牧,疆有寓望,藪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禦災也。」韋昭注:「池,積水也。」

  「池」也表示護城河。如《墨子.備城門》:「我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上下相親,又得四鄰諸侯之救,此所以持也。」《孟子.公孫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池」表示水道。如《禮記.月令》:「是月也,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鄭玄注:「穿地通水曰池。」又指承霤,即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水槽。如《漢書.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顏師古注:「銅池,承霤是也,以銅為之。」373 字相關漢字: 沱,水,它,也

池字字源演变,池字源流

池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池字源流

秦-簡

龍崗

池字源流

秦-簡

關沮

池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池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池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池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池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池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池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池字书法,池字写法,池字图片

池字源流

漢-隸

池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池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池字源流

隋-楷

智永

池字源流

隋-草

智永

池字源流

唐-篆

沈傅師

池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池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池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池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池字源流

唐-行

褚遂良

池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池字源流

唐-草

月儀帖

池字源流

唐-草

懷素

池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池字源流

唐-草

歐陽詢

池字源流

宋-行

蘇軾

池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池字源流

宋-草

趙佶

池字源流

宋-草

趙構

池字源流

元-篆

吳叡

池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池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池字源流

元-行

鮮于樞

池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池字源流

明-篆

趙宦光

池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池字源流

明-行

金琮

池字源流

明-草

王寵

池字源流

明-草

宋克

池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池字源流

清-篆

永瑆

池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池字源流

清-篆

趙之謙

池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池字源流

清-隸

王澍

池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池字源流

近-草

于右任

池字源流

南北朝-楷

池字字源读音,池字字源字义及池字常用词组

  • chi2水塘,积水的坑

  • chi2护城河

  • chi2水道;沟渠

  • chi2承霤,屋檐下承接檐水的半圆形管道

  • chi2古代柩车上的棺饰 象征活人宫室的承霤

  • chi2砚池

  • chi2墓穴

  • chi2像水池的 如:乐池;舞池

  • chi2字画和被头以及衣物边缘的镶饰

  • chi2水名 1.池河,淮河支流,源出安徽省定远县西根山,后折向东北,经明光市女山湖,至小柳巷附近入淮河 2.池水,汉水支流,源出陕西省南郑县南,北流至汉中市西面入汉水

  • chi2古州名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治所在今安徽省池州市(唐称秋浦) 明改为府,辖境扩大至今铜陵市 1912年废

  • chi2姓

  • tuo2[虖池]同“滹=沱” 水名,即今之河北省滹沱河沱

  • che4通=撤 除去撤

池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直離切【集韻】【正韻】陳知切【韻會】除知切,𠀤音馳。

【說文】治也。孔安國曰:停水曰池。

【周禮·秋官】雍氏掌溝瀆澮池之禁。

【註】謂陂障之水道也。

【禮·月令】毋漉陂池。

【註】畜水曰陂,穿地通水曰池。

 又城塹曰溝池。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

【註】城有水曰池。

 又朝夕池,海也。

【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如朝夕之池。

【註】蘇林曰:以海水朝夕爲池。

 又咸池,天神也。

【東方朔·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

 又咸池,黃帝樂名。又堯樂名,大咸亦曰咸池。

【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示。

【註】咸池,大咸也。

【禮·樂記】咸池備矣。

【註】咸,皆也。池之爲言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

 又咸池,星名。主五穀。見【史記·天官書】。

 又亢池,星名。在亢北。主度送迎之事。見【甘氏星經】。

 又【爾雅·釋樂註】琴上曰池,言其平。下曰濵,言其服。

 又棺飾。

【禮·檀弓】池視重霤。

【疏】池者,柳車之池也。織竹爲之,形如籠,衣以靑布,以承鼈甲,名之爲池,象重霤方面之數。

 又【小爾雅】埋柩謂之殔,殔坎謂之池。

 又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又道家名腎中偃月爐爲玉池。

【黃庭經】玉池淸水灌靈根,審能行之可長存。

 又心之別名爲中池。

【黃庭經】中池有士衣赤衣,田下三寸神所居。

 又裝潢家以卷縫罅處爲玉池。

【楊愼·墐戸錄】古裝裱卷軸,引首後以綾黏者曰贉,唐人謂之玉池。

 又差池,飛貌。

【詩·邶風】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又黃池,地名。

【春秋·哀十三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

 又天池,山名。在南陽。

 又州名。

【廣輿記】池州府,漢屬丹陽,三國吳爲石城侯邑,隋曰秋浦,曰池陽,唐宋曰池州。

 又姓。漢中牟令池瑗。見【風俗通】。

 又【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駝。與沱通。

【說文】江別流也。

 又虖池,水名。在幷州界。

【周禮·夏官·職方氏】幷州,其川虖池。

【註】虖池,出鹵城。池,徒多切。◎按禮器作惡池,山海經作滹沱,戰國策作呼沲,詛楚文作惡駝,音義𠀤同。

 又陂池,或作坡陁。

【刋謬正俗】陂池讀如坡陁,猶言靡迤耳。

 又【楚辭·九歌】與汝沐兮咸池,晞子髮兮陽之阿。

【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靖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溢以江河。

【註】池𠀤讀沱。

 又【正韻】直列切,音徹。

【禮·檀弓】主人旣祖塡池。

【註】塡池當讀爲奠徹。


考證:〔【枚乗諫吳王書】游曲臺臨上路,不知朝夕之池。〕 謹照原文知改如。〔【揚雄·羽獵賦】相與集於靑冥之館,以臨珍池。灌以岐梁,隘以江河。〕 謹照原文靑改靖。隘改溢。 說文(121)

池字说文解字字源

陂也。从水。也聲。[此篆及解各本無。今補。按徐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別作池。非是。學者以爲確不可易矣。攷初學記引說文池者、陂也。从水、也聲。依𨸏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讀若池、覈之。則池與陂爲轉注。徐堅所據不誤。又攷左傳隱三年正義引應劭風俗通云。池者、陂也。从水、也聲。風俗通一書訓詁多襲說文。然則應所見固有池篆。別於沱篆顯然。徐堅所見同應。而孔穎達引風俗通不引說文者、猶上文引廣雅沼池也、不系諸說文耳。逮其後說文佚此。而淺人謂沱池無二。夫形聲之字多含會意。沱訓江別、故从它。沱之言有它也。停水曰池、故从也。也本訓女陰也。詩謂水所出爲泉、所聚爲池。故曰池之竭矣、不云自瀕。泉之竭矣、不云自中。豈與沱同字乎。漢碑作池沼字皆從也。廣雅曰。沼、池也。池、沼也。二字互訓與許合。直離切。古音在十七部。今本初學記也聲誤爲它聲。今本左傳正義陂也誤爲陂池。皆淺人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