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木」,「卯」聲,本義為小楊樹(許慎)。
21 字
詳解: 從「木」,「卯」聲,本義為小楊樹(許慎)。《說文》:「桺(柳),小楊也。從木,戼聲。戼,古文酉。」按「戼」為「卯」的異體,並非「酉」的古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楊之細莖小葉者曰柳。」《本草綱目.木部.柳》:「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陳邦懷則以為柳於二月枝條皆綠,《說文》:「卯,冒也。二月萬物冒地而出」,故「柳」從「卯」聲。「柳」得聲之由未有定論,現姑備二說。甲骨文與散氏盤「柳」字「木」上「卯」下,與南宮柳鼎及小篆左「木」右「卯」之結構不同。
甲骨文「柳」字用作地名,《合集》36526:「柳邑。」《英藏》2566:「其于七月射柳兕」,指於七月射柳地之兕。
金文「柳」用作人名,南宮柳鼎:「王乎(呼)乍(作)册尹册令(命)柳」,指王命令負責冊命的官吏長冊封柳。另,散氏盤:「至于邊柳。」「邊柳」為地名。
秦陶文:「咸亭當柳恚器。」「當柳」為地名。
秦簡「柳」字用作本義,指柳樹。《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司空》簡131:「令縣及都官取柳及木楘(柔)可用書者,方之以書。」全句指令縣及都官用柳木或其他質柔可以書寫的木材,削成木方以供書寫。參見「方」。
傳世古籍中「柳」亦有用作本義。《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亨傳:「柳,柔脆之木。」鄭玄箋:「柳木之不可以為藩,猶是狂夫不任挈壺之事。」全句指柳樹不可以充當樊籬,就好像狂夫不能勝任提壺報時的事。另「柳」有聚集的意思,《尚書大傳》卷一:「秋祀柳穀華山」,指秋祀時把穀物聚集到華山。鄭玄注:「柳,聚也,齊人語。」古代把整套棺蓋的飾物稱作「柳」,《釋名.釋喪制》:「其蓋為柳。柳,聚也。眾飾所聚,亦其形僂也。」
曾侯乙墓出土漆盒蓋朱書二十八宿名有「梄」,而《呂氏春秋.有始》作「柳」。《爾雅.釋天》:「咮謂之柳。」郭璞注:「咮,朱鳥之口。」按「柳」即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八顆,郝懿行義疏:「柳者,八星曲頭垂似柳。」814 字相關漢字: 木,卯,戼,酉,方,梄
商-甲骨
無名組
商-甲骨
黃組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簡
侯馬盟書
春秋-篆
石鼓文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關沮
漢-簡
張家山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漢-隸
唐-楷
顏真卿
唐-楷
柳公權
唐-行
褚遂良
唐-草
月儀帖
宋-隸
黃伯思
宋-行
吳琚
宋-行
蘇軾
宋-行
米芾
元-草
趙孟頫
元-草
康里巎巎
明-行
唐寅
明-行
董其昌
明-行
王世貞
明-草
宋克
清-篆
吳讓之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吳大澂
清-隸
鄭簠
清-行
劉墉
清-行
王文治
清-草
王鐸
近-行
沈尹默
liu3木名 柳属植物的泛称 杨柳科,落叶乔木或灌木 枝条柔韧,叶狭长 种子有毛 柳有多种,常见的有垂柳、红皮柳等
liu3聚集
liu3古代整套棺盖饰的总称
liu3丧车 也泛指车
liu3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八颗 也作=咮咮
liu3古代五声“羽”的别名
liu3用同=綹 量词 常用于发、须等线状物綹
liu3通=瘤(liu2) 瘤子瘤
liu3古州名 唐代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亦为柳州市的简称
liu3姓
【辰集中】【木字部】
〔古文〕丣𣓠【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九切,留上聲。
【說文】小楊也。本作桺。从木丣聲。
【埤雅】柔脆易生,與楊同類。縱橫顚倒植之皆生。
又柳谷,日入處。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徐廣云:柳谷。
【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爲辰卯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爲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以卯爲昧,訓北曰:北,猶別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咮謂之柳。
又車也。服虔曰:東郡謂廣轍車爲柳。李奇曰:大牛車爲柳。鄧展曰:喪車爲柳。
又【爾雅·釋樂】宮謂之重,商謂之敏,角謂之經,徵謂之迭,羽謂之柳。
又侯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渤海郡。又姓。
【姓譜】魯子展之後,食邑于柳,遂以爲氏。○按楊柳一物二種,《毛詩》分而言之者,《齊風》折柳樊圃,《陳風》東門之楊是也。合而言之者,《小雅》楊柳依依是也。《本草》云: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正字通》據古詩南楊北有柳分爲二,非。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