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字源》象形 像豕……后借为“荄”,指草根……又假借为地支的第十二位
《漢多》許慎甲金文字形未有定論,疑象草根;不過,細看「亥」字之甲骨文,與根荄之象相去甚遠,難以令人信服。
《漢多》商承祚、唐蘭一說象豬,古與「豕」同字。然而若將甲骨文中的「豕」字與「亥」字相比較,可見「豕」字普遍的特徵在於其明顯的腹部線條,而且商代金文之「豕」字其實是豬的圖像。凡此種種,均「亥」字所未見。可見,「亥」字的構形本義未有很好的說法。
略說: 甲金文字形未有定論,疑象草根(許慎);一說象豬,古與「豕」同字(商承祚、唐蘭)。後借用為地支第十二位,古人用以紀時(午後九時至十一時)、紀日、紀年。十二生肖以「亥」為「豬」。
87 字
詳解: 甲金文字形本義未有定論。一說象草根藏於地下(許慎、林義光、葉玉森、高鴻縉、白玉崢、季旭昇),「一」象地面,下象草根藏於地下,是「根荄」的「荄」的初文,有「深」、「藏」之意,從而可說明「刻劃」之「刻」、「核心」之「核」之形構取義。不過,細看「亥」字之甲骨文,與根荄之象相去甚遠,難以令人信服。《說文》:「亥,荄也。十月微陽,起接盛陰。从𠄞,𠄞,古文上字。一人男,一人女也。乙,象褢子咳咳之形。《春秋傳》曰:亥有二首六身。凡亥之屬皆从亥。𢁓,古文亥爲豕,與豕同。亥而生子,復從一起。」
一說「亥」是「豕」字之訛誤(袁國華),字象一頭側躺著的豬,或以為古時「亥」、「豕」一字(商承祚、唐蘭)。《說文》:「古文亥爲豕,與豕同。」然而若將甲骨文中的「豕」字與「亥」字相比較,可見「豕」字普遍的特徵在於其明顯的腹部線條,而且商代金文之「豕」字其實是豬的圖像。凡此種種,均「亥」字所未見。可見,「亥」字的構形本義未有很好的說法。後借用為地支第十二位,古人用以紀時(指午後九時至十一時)、紀日、紀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最末,用來表示「豬」。王充《論衡.物勢》:「亥,豕也。」
由於「亥」與「豕」的字形相似,古時常常相混,成語「魯魚亥豕」指「魯」和「魚」、「亥」和「豕」字形相似,以致引起誤寫錯讀。葛洪《抱朴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後以「魯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漢語大詞典)。
甲金文和竹簡用作地支,多用以紀日,《合集》1887:「乙亥」,即乙亥這一天。王孫遺者鐘:「隹(唯)正月初吉丁亥」,「初吉」即「初干吉日」(王引之),指以十天干來計算,每月第一日至第十日中的任何一天,都可稱為「初吉」(黃盛璋)。全句意謂正月丁亥這一天。古人常用丁亥爲吉日之代稱,龐樸指出「正月初吉丁亥」,非記實之辭,乃當時吉祥之套語。《包山楚簡》71:「辛亥之日」。
戰國竹簡又通假為「改」,《郭店簡.老子甲》簡21:「蜀(獨)立不亥(改)」,意謂獨立存在不受外界的改變(劉釗)。古璽用作姓氏。905 字相關漢字: 豕,豬,一,荄,深,藏,刻,核,魯,魚,改
商-甲骨
𠂤組
商-甲骨
午組
商-甲骨
圓體類子卜辭
商-甲骨
賓組
商-甲骨
歷組
商-甲骨
出組
商-甲骨
何組
商-甲骨
無名組
商-甲骨
黃組
商-金
商
周-金
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晚期
周-金
西周
春秋-金
春秋早期
春秋-金
春秋中期
春秋-金
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金
春秋晚期
春秋-金
春秋
春秋-簡
侯馬盟書
戰國-金
戰國早期
戰國-金
戰國
楚-簡
包山
楚-簡
望山
楚-簡
郭店
楚-簡
新蔡葛陵
楚-簡
天星觀
楚-簡
九店
秦-簡
放馬灘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秦-簡
龍崗
秦-簡
關沮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篆
隸釋 隸續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hai4草根
hai4地支的末位 1.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2.用以纪月,农历十月为亥 3.用以纪日 4.用以纪时,即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hai4十二生肖属猪
hai4依
hai4姓
jie1市集名,指隔日交易一次的市集
【子集上】【亠字部】 【唐韻】【正韻】胡改切【集韻】【韻會】下改切,𠀤音頦。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亥曰大淵獻。
【前漢·律歷志】該閡於亥。
【唐書·禮樂志】吉亥祀先農。
【元史·祭祀志】黑帝位亥。
又姓。晉亥唐。
又豕亥。
【家語】或讀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已亥渡河,已譌爲三,亥譌爲豕。校之,果然。
【左傳·襄三十年】史趙曰:亥有二首六身。
【註】亥字,二畫在上,幷三人爲身,如算之六。
又亥市。
【通雅】靑箱雜記,蜀有亥市,亥音皆,言如痎瘧,閒日一發也。諱痎,故云亥市。
【徐筠水志】荆吳俗,取寅申巳亥日集於市。
又【韻補】叶許已切,音喜。
【易林】將戌繫亥,陽藏不起。君子散亂,太上危殆。殆音以。 唐韻(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