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tong2

①“~关”a.关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b.地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

②“~~”高的样子。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ドウ,ズ,シュ,トウ,ショウ;

潼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潼字字源百家诸说,潼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畍。南入褺江。从水。童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潼」字一般只出現於地名「潼關」。

17 字

 詳解: 「潼」字一般只出現於地名「潼關」。潼關位於關中平原東部高處,乃古中原西陲極險要之地也。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黃]河在關内,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故一說「潼」字之原義有「沖激」之意。

  潼關古來即咸陽或長安之東大門,南靠華山,北瞰河曲及黃河之陽的中條山脈,東據函谷天險,握陝、豫、晉交通要道。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潼關既立,許多相關之地名亦相繼而出:如臨潼、潼華、潼水、潼峪、崤潼等。

  《集韻‧平鍾》:「潼……水壞道。」 楊慎曰:「《通典》:潼關本作衝關,言河流所衝也。」

  陝西境內有潼水(又名潼河),乃黃河西岸支流。潼河源自渭南區,沿華陰縣界北行注入黃河。但據云潼河已不大流了。310 字

潼字字源演变,潼字源流

潼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潼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潼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潼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潼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潼字书法,潼字写法,潼字图片

潼字源流

近-楷

鄭孝胥

潼字源流

近-楷

于右任

潼字字源读音,潼字字源字义及潼字常用词组

  • tong2水名 1.在四川省梓潼县境内,南流注入垫江 2.在安徽省五河县境 3.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 tong2关名 在陕西省潼关县境 古为桃林之塞,东汉建安中设潼关,西薄华山,南临商岭,北距黄河,东接桃林,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三省要冲,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 chong1同=衝 水流灌注或水力撞击衝

  • chong1水名

  • zhong1[瀧潼]湿貌

潼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𠀤音同。水名。

【說文】水出廣漢梓潼北界。

 又水名。

【水經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

 又水名。

【潘岳·西征賦】愬黃巷以濟潼。

【註】潼水,在華隂縣界。

 又海名。

【王子年·拾遺記】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

 又潼潼,高貌。

【宋玉·高唐賦】沫潼潼而高厲。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他東切,音通。義同。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𠀤音衝。義同。一曰水壞道。

 又潼容,車裳也,見【周禮·巾車註】。

 又【集韻】【類篇】𠀤諸容切,音鍾。溼貌。


考證:〔【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 謹按文選註車駕東行到黄巷亭。卷改巷。 說文(121)

潼字说文解字字源

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畍。南入褺江。[褺各本作墊。今正。廣漢郡梓潼、前後二志同。前志曰。梓潼五婦山、馳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應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墊江。水經曰。梓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按馳水、潼水、梓潼水異名同實。五婦山卽今四川保寧府劒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劒州及綿州之梓潼縣、葢漢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東南流、經今梓潼縣。又經潼川府之鹽亭縣。又至射洪縣東南之獨坐山。入涪江。今謂之潼江、射江、瀰江。許云南入褺江。卽謂今射洪東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慶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漢志墊江、應劭音徒浹反。孟康音重曡之曡。許書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縣。此縣爲嘉陵江、渠江、涪江會合之地。水如衣之重複。故曰褺江。其字音曡。淺人乃譌作昏墊之墊。觀應、孟之音。則知漢書字固從衣也。云入褺江者、其縣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墊江縣、則漢巴郡臨江縣地。與漢褺江相歫甚遠。○又按涪下曰南入漢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漢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漢水在褺江境也。錯見互相足。○又按地理志、水經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漢水。卽今四川保寧府昭化縣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謂之墊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書吐谷渾阿豺登其國西彊山。觀墊江源。今洮州衞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从水。童聲。[徒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