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yan1

①浸没:水~。~没。~灌。

②皮肤被汗液浸渍:胳肢窝被汗~得又痛又痒。

③广:~博。~通。~贯(渊博而贯通)。~雅(渊博高雅)。

④滞,久留:~留。久~。~滞。~月(滞留一月)。

异体:淊 𣼜 淹

异体:淊 𣼜 淹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エン,ヨウ,オウ;いれる

淹字字源已被关注:1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0

淹字字源百家诸说,淹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淹水。出越雟徼外。東入若水。从水。奄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水」,「奄」聲。「淹」是水名,即今金沙江自發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38 字

 詳解: 從「水」,「奄」聲。「淹」是水名,即今金沙江自發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說文》:「淹,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从水,奄聲。」段玉裁注:「《水經》曰:『淹水出越巂遂久縣徼外,東南至靑蛉縣,又東過姑復縣南,東入於若水。』然則淹水亦合金沙江以入江者也。越巂郡,今四川寧遠府是其地。」

  「淹」表示浸漬、淹沒。《玉篇.水部》:「淹,漬也。」如《楚辭.九嘆.怨思》:「淹芳芷於腐井兮,棄雞駭於筐簏。」王逸注:「淹,漬也。」《後漢書.孝安帝紀》:「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穫,而連雨未霽,懼必淹傷。」

  「淹」表示滯留、停留。如《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楚辭.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

  「淹」表示時間長。《爾雅.釋詁下》:「淹,久也。」如《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二年》:「王師淹病矣,君請勿許也。」何休注:「淹,久也。」又表示滿。如三國魏曹叡〈善哉行〉:「遊弗淹旬,遂屆揚土。」

  「淹」表示廣博、精深。如《文心雕龍.體性》:「平子淹通,故慮周而藻密。」《新唐書.柳登傳》:「(柳)登字成伯,淹貫群書,年六十餘,始仕宦。」

  「淹」還表示用鹽浸漬食物。如《齊民要術.作菹藏生菜法》:「糟一斗,鹽三升,淹瓜三宿。」後寫作「醃」。525 字相關漢字: 水,奄,醃

淹字字源演变,淹字源流

淹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淹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淹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淹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淹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淹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淹字书法,淹字写法,淹字图片

淹字源流

漢-隸

淹字源流

唐-楷

王知敬

淹字源流

唐-楷

淹字源流

唐-行

孫過庭

淹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淹字源流

唐-草

李懷琳

淹字源流

元-隸

吳叡

淹字源流

元-行

袁易

淹字源流

明-行

唐寅

淹字源流

清-隸

金農

淹字源流

近-草

潘伯鷹

淹字字源读音,淹字字源字义及淹字常用词组

  • yan1古水名 即今金沙江自发源地至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段 在攀枝花市东与雅砻江(古称若水)汇合 (其下之金沙江古亦称若水)

  • yan1浸渍;淹没

  • yan1满

  • yan1腐败

  • yan1停留;滞留

  • yan1时间长

  • yan1有才德而不得录用或升迁;也指未被录用或不得升迁的人

  • yan1广博;深入

  • yan1用盐浸渍食物 后作=醃醃

  • yan1汗液等浸渍皮肤使人感到痛或痒 如:夹肢窝淹得难受

  • yan1通=掩掩

  • yan1姓

  • yan3水涯

  • yan3缫丝时理出头绪

淹字康熙字典字源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𠀤音醃。水名。

【說文】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又漬也。

【禮·儒行】淹之以樂好。

 又【爾雅·釋詁】淹留,久也。

【左傳·僖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通作奄。

【前漢·郊祀歌】神奄留。

 又【揚子·方言】淹,敗也。水敝爲淹。

 又【集韻】衣檢切,音掩。水涯也。一曰繅絲出緒也。

【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

【註】三盆手者,三淹也。

 又【廣韻】於劒切,音俺。又【集韻】於贍切,音𢜰。義𠀤同。又沒也。

 又【集韻】憶笈切,音裛。亦漬也。


考證:〔【禮·儒行】淹之以好樂。〕 謹照原文好樂改樂好。〔又通作奄。

【前漢·郊祀歌】神淹留。〕 謹照原文淹留改奄留。 說文(121)

淹字说文解字字源

淹水。出越雟徼外。東入若水。[越雟郡屬益州、二志同。雟音先蘂反。今四川語言讀如西上聲。佩觿謂字作嶲與雟不同者、謬說也。同字異音耳。不言何縣徼外者、未審也。水經曰。淹水、出越雟遂久縣徼外。東南至靑蛉縣。又東過姑復縣南。東入於若水。然則淹水亦合金沙江以入江者也。越雟郡今四川寧遠府是其地。]从水。奄聲。[英廉切。八部。廣韵淹下曰。漬也。滯也。久畱也。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