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xi1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

②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

③繁殖,滋生:休养生~。滋~。

④音信:消~。信~。

⑤儿女:子~。

⑥利钱:~率。利~。月~。

⑦古同【鄎】,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⑧姓。

⑨【熄】的二简字。

异体:𢙆 𧪩

异体:𢙆 𧪩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ソク,ショク;いき,いこう,やすむ,やむ,やめる

息字字源已被关注:8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息字字源百家诸说,息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喘也。从心自。

  •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心,从自,自亦声,表示鼻子呼吸与心脏跳动密切相关。本义为呼吸

  • 《漢多》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從「自」從數點,「自」象鼻子,全字象鼻子呼出氣息之形,本義是氣息、喘息。

 略說: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從「自」從數點,「自」象鼻子,全字象鼻子呼出氣息之形,本義是氣息、喘息。

44 字

 詳解: 骨文及早期金文從「自」從數點,「自」象鼻子,全字象鼻子呼出氣息之形,本義是氣息、喘息。《說文》:「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聲。」段玉裁注:「人之氣急曰喘,舒曰息,引伸爲休息之偁,又引伸爲生長之偁。引伸之義行而鼻息之義廢矣。」又曰:「心气必從鼻出,故从心自。」

  戰國金文改從「自」從「心」,「心」是聲符。楊樹達認為「心」是指肺而言,從「心」從「自」,會氣息自肺達於鼻。甲骨文用為人名,早期金文用作國族名,後期表示止息、休止。中山王方壺:「進賢措能,亡有□息。」229 字相關漢字: 自,心

息字字源演变,息字源流

息字源流

商-甲骨

婦女卜辭

息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息字源流

商-金

息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息字源流

春秋-簡

侯馬盟書

息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晚期

息字源流

秦-簡

放馬灘

息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息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息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息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息字源流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息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息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息字源流

宋-篆

汗簡

息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息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息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息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息字书法,息字写法,息字图片

息字源流

秦-篆

李斯

息字源流

漢-隸

息字源流

漢-行

崔瑗(傳)

息字源流

三國-隸

息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息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息字源流

晉-行

王獻之

息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傳)

息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息字源流

晉-草

杜預(傳)

息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傳)

息字源流

隋-楷

息字源流

隋-楷

智永

息字源流

隋-草

智永

息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息字源流

唐-隸

韓擇木

息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息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息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傳)

息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息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息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息字源流

唐-行

李邕

息字源流

唐-草

張旭

息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息字源流

唐-草

懷素

息字源流

宋-楷

趙佶

息字源流

宋-行

蘇軾

息字源流

宋-草

趙構

息字源流

元-篆

吳叡

息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息字源流

元-隸

吳叡

息字源流

元-隸

楊瑀

息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息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息字源流

元-草

揭傒斯

息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息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息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息字源流

明-行

張瑞圖

息字源流

明-草

韓道亨

息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息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息字源流

近-行

吳昌碩

息字源流

南北朝-楷

息字源流

南北朝-楷

王遠

息字字源读音,息字字源字义及息字常用词组

  • xi1呼吸时进出的气;气息

  • xi1叹气

  • xi1滋息;生长

  • xi1停止

  • xi1休息

  • xi1灭;消失

  • xi1慰劳

  • xi1归;返

  • xi1安定;安宁

  • xi1儿子

  • xi1利息 如:年息;月息

  • xi1通=瘜 赘肉瘜

  • xi1春秋时诸侯国名 故址在今河南省息县北

  • xi1股卓明 北周宣政元年改东豫州置,治所在广陵城(今河南省息县)

  • xi1县名 在河南省 明洪武初降息州置

  • xi1姓

息字康熙字典字源

【卯集上】【心字部】

〔古文〕𧪩【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𠀤音熄。

【說文】喘也。

【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又大聲歎曰太息。

【戰國策】閔王太息。

【註】長出氣也。

【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

【師古註】太息之大也。又累氣曰累息。

【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又處也。

【詩·小雅】無恆安息。

【傳】息,猶處也。

 又生也。

【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

【前漢·宣帝紀】𠛬者不可息。

【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又子曰息。

【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

【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又【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

【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又勞也。

【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

【註】息,勞也。

【釋文】勞,力報反。

 又休也。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

【註】休息之也。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

【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又國名。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

【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

【註】息國,汝南新息縣。

【釋文】一本作鄎。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

【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

【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

【姓苑】今襄陽有此姓。又息夫,複姓。

 又叶私列切,音屑。

【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从心从自,自亦聲。

【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考證:〔【禮·檀弓】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謹照原文小人改細人。 說文(121)

息字说文解字字源

喘也。[口部曰。喘、疾息也。喘爲息之疾者、析言之。此云息者喘也、渾言之。人之氣急曰喘。舒曰息。引伸爲休息之偁。又引伸爲生長之偁。引伸之義行而鼻息之義廢矣。詩曰。使我不能息兮。傳曰。憂不能息也。黍離傳曰。噎、憂不能息也。此息之本義也。其他詩息字皆引伸之義也。許書齂、臥息也。呬、息也。㞒、臥息也。䯉、咽中息不利也。?、飲食屰气不得息也。覞部䨳、見雨而比息也。皆本義也。]从心自。[自者、鼻也。心气必從鼻出。故从心自。如心思上凝於𦥓。故从心𦥓。皆會意也。相卽切。一部。各本此下有自亦聲三字。自聲在十五部。非其聲類。此與思下云𦥓聲、皆不知韵理者所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