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qing2

①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首。

②在人体上刺文字或图案并涂上颜色。

异体:剠 䵞 𪐛

异体:剠 䵞 𪐛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ゲイ,ケイ,ギョウ;いれずみ

黥字字源已被关注:2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黥字字源百家诸说,黥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墨㓝在面也。从黑。京聲。

  • 《字源》形声

「黥」異體亦作「䵞」。黥刑,即墨刑。刻字於人面或身體其他位置,並塗以墨汁,清代名為「刺字」。《說文》:「黥,墨𠛬在面也。从黑京聲。䵞,黥或从刀。」73 字相關漢字: 䵞

黥字字源演变,黥字源流

黥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黥字源流

秦-簡

龍崗

黥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黥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黥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黥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黥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黥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黥字字源读音,黥字字源字义及黥字常用词组

  • qing2古代刑法之一,即墨刑 刻字于犯人面、额、颈、臂等处,以墨染之 清代叫“刺字”

  • qing2古代在奴婢、兵士身上刻字作记号,以防逃亡

  • qing2古代文身习俗 即在人体上刺成带颜色的文字、花纹或图形

黥字康熙字典字源

【亥集下】【黑字部】

〔古文〕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京切,音擎。

【說文】黑𠛬在面。

【荀子·正論篇】墨黥。

【註】以墨涅其面而已。或曰墨黥,當爲墨幪。以墨巾蒙其頭而已。

【書·呂𠛬】爰始淫爲劓刵椓黥。

【疏】黥面,卽墨𠛬也。

【周禮·秋官·司𠛬】墨罪五百。

【註】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又姓。漢有黥布,初姓英,咎繇之後。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𠛬而王,故姓黥以厭當之。 說文(121)

黥字说文解字字源

墨㓝在面也。[此㓝亦謂之墨。周禮司㓝注曰。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从黑。京聲。[渠京切。古音在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