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𦗟言也。从言。午聲。
《字源》形声
《漢多》金文從「言」,「午」聲,或於「言」中加一點改從「音」,本義疑為答應、認可。後又指可能,或用以表示估量的數字。
略說: 金文從「言」,「午」聲,或於「言」中加一點改從「音」,本義疑為答應、認可。後又指可能,或用以表示估量的數字。
54 字
詳解: 一說以為「午」亦是意符,「午」象搗粟之杵,字的本義為舂穀時送杵之聲,後假借為許可之「許」(楊樹達、戴家祥)。許慎則以「聽」訓「許」,《說文》:「許,聽也。从言,午聲。」段玉裁改《說文》為「聽言也」,並注云:「聽從之言也。耳與聲相入曰聽,引伸之凡順從曰聽。」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允許、認可,中山王鼎:「氏(是)以寡人許之。」另,金文有「虩許」一詞,與「虩虩」、「愬愬」均表示小心恐懼,毛公鼎:「虩許上下若否」,意謂小心遵循上下神靈的意志行事。《易.履》:「履虎尾,愬愬,終吉。」《說文》引作「虩虩」,由於「虩」、「愬」、「許」三字古音相近,故可相通。參見「虩」。
戰國竹簡「許」用作本義,指答應,《上博竹書四.柬大王泊旱》簡15:「王許諾。」《清華簡二.繫年》簡85-86:「共王使鄖公聘於晉,且許成」,意指共王命令鄖公出使晉國,而且答應求和。
秦陶「許」用作地名,《陶彙》3.808:「許市」,地在今河南許昌東。秦印「許」多用作姓氏,《通志.氏族略二》:「許氏,姜姓。與齊同祖,炎帝之後,堯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許,以為太岳後,今許州是也。」
傳世文獻中「許」有用作本義,指答應,《左傳.隱公元年》:「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又可指或許,《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懊儂歌》:「許是儂歡歸。」又可表示約略估量的數字,《後漢書.皇甫嵩傳》:「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另,古籍中又有「許許」一詞,為擬聲詞,指人勞動時共同出力的呼聲。《詩.小雅.伐木》:「伐木許許。」朱熹集傳:「許許,眾人共力之聲。」655 字相關漢字: 言,午,音,聽,虩,愬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金
春秋晚期
戰國-金
戰國晚期
楚-簡
上博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關沮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魏-石
三體石經
魏-篆
三體石經
魏-篆
春秋僖公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隸
睡虎地簡牘
漢-隸
三國-楷
鐘繇
孫吳-篆
晉-行
王獻之
晉-行
司馬曜(傳)
晉-草
王羲之
晉-草
王導
唐-楷
張從申
唐-楷
顏真卿
唐-行
歐陽詢
唐-行
柳公權
唐-行
武則天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行
釋大雅集王羲之
唐-草
李懷琳
唐-草
月儀帖
宋-隸
黃伯思
宋-楷
蘇軾
宋-楷
蔡襄
宋-草
黃庭堅
元-草
鄧文原
元-草
張雨
明-行
董其昌
明-行
黃道周
明-草
宋克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王澍
清-隸
陳鴻壽
清-隸
徐三庚
清-楷
趙之謙
清-行
何紹基
近-篆
王禔
近-楷
沈尹默
近-草
沈學值
南北朝-楷
鄭述祖
南北朝-楷
蕭顯慶
劉宋-行
王僧虔
xu3应允;认可
xu3给予;奉献
xu3称赞;心服
xu3期望
xu3相信
xu3处所
xu3表示约略估计的数量
xu3或许,可能
xu3这样,这般
xu3代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xu3语气词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xu3古国名 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 姜姓 战国初期为楚所灭 一说灭于魏 故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xu3许昌的简称
xu3通=御(yu4) 进御
xu3姓
hu3[許許]也作“=所所”、“=滸滸” 象声词 劳动时共同出力的呼声所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𠀤虛上聲。
【說文】聽也。
【廣雅】與也。
【玉篇】從也。
【廣韻】可也。
【增韻】約與之也。
【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
【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
【詩·大雅】昭兹來許。
【傳】許,進也。
【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
【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
【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
【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
【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
【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
【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
【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火五切,音虎。
【詩·小雅】伐木許許。
【傳】許許,柹貌。
【朱傳】衆人共力之聲。
【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註】許,音虎。
【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