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屬皆从予。
《字源》分化 吕之借形变体分化字……把“吕”字上下两部分(多写作三角状)粘连在一起……可表给予义
《漢多》何琳儀「予」是「呂」的分化字。早期金文字形把「呂」的上下兩部寫作三角形,黏在一起。後來六國文字或在上部加「八」形作為區別符號。秦系文字則在下部加上豎筆。隸變後上部的三角形變為像「龴」形,中部寫作橫鈎,下部則變為豎鈎。
略說: 「予」是「呂」的分化字。(何琳儀)「予」多表示給予義,又用作第一人稱代詞。
37 字
詳解: 「予」是「呂」的分化字。(何琳儀)早期金文字形把「呂」的上下兩部寫作三角形,黏在一起。後來六國文字或在上部加「八」形作為區別符號。秦系文字則在下部加上豎筆。隸變後上部的三角形變為像「龴」形,中部寫作橫鈎,下部則變為豎鈎。(《字源》)
金文用為士族名和官名。晉系璽印「予嗇夫」之「予」讀為「舍」,「舍嗇夫」或為管理「舍」的官長。(單育辰)璽印文字的「予」也用為人名和地名。
簡帛材料「予」多表示給予義。如《馬王堆.老子甲本》第167行:「將欲奪之,必古(固)予之。」《馬王堆.戰國縱橫家書》第246行:「秦、韓爭事齊楚,王欲毋予地。」又讀為「豫」,表示猶豫,如《馬王堆.天下至道談》第62行:「善者獨能,毋予毋治,毋作毋疑。」(周一謀、蕭佐桃)
《說文》:「予,推予也。」傳世文獻裡表示給予義的例子如《詩.小雅.采菽》:「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國語.晉語》:「許而弗予,失吾信也。」
「予」在古書裡也常用為第一人稱代詞。如《尚書.湯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論語.陽貨》:「予欲無言。」案《禮記.曲禮下》「予一人」,鄭玄注:「余、予古今字。」《說文》段玉裁注:「予我之『予』《儀禮》古文、《左氏傳》皆作『余』。」商代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裡第一人稱代詞用「余」而不同「予」。古人開始用「予」作第一人稱代詞不會早於春秋時代。傳世的《尚書》、《詩經》所包含的那些西周時代作品,第一人稱代詞「余」已經被後人改作「予」。(裘錫圭)
「予」還表示稱許、讚許。如《荀子.大略》:「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師曠。」《漢書.外戚傳下》:「魯嚴公夫人殺世子,齊桓召而誅焉,《春秋》予之。」顏師古注:「予,謂許予之也。」702 字相關漢字: 呂,八,龴,舍,豫,余
戰國-金
戰國
秦-簡
龍崗
秦-簡
關沮
秦-簡
里耶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魏-石
三體石經
魏-篆
三體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隸釋 隸續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漢-篆
馬王堆帛書
漢-隸
晉-楷
王獻之
晉-草
索靖
唐-楷
歐陽詢
唐-行
陸柬之
宋-楷
黃庭堅
宋-行
黃庭堅
宋-行
文天祥
宋-草
文天祥
元-隸
吳叡
元-楷
張雨
元-草
鮮于樞
明-行
祝允明
明-草
文徵明
清-篆
吳大澂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鄧琰
清-隸
卞永譽
清-隸
俞樾
清-隸
鄧石如
清-行
劉墉
清-行
鄭燮
清-行
王鐸
【子集上】【亅字部】 【唐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正韻】弋渚切,𠀤音與。賜也。
【詩·小雅】君子來朝,何錫予之。
【周禮·春官】內史掌王八枋之灋,七曰予,八曰奪。通作與。
又【博雅】大予,樂名。
【註】漢明帝永平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爲大予樂。
又【廣韻】弋諸切【正韻】羊諸切。𠀤與余同。我也。
【郭忠恕·佩觿集】予讀若余。本無余音,後人讀之也。
【顏師古·刊謬正俗】曲禮,予一人。鄭康成註:余予古今字。因鄭此說,學者遂皆讀予爲余。爾雅:卬,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此則予之與余,但義訓我,非同字也。《說文》:予,相推予也。余,詞之舒也。各有意義,本非古今字別也。歷觀詩賦,予無余音。又【吳棫·韻補】予當讀與。詩或敢侮予,將伯助予。楚辭:目眇眇兮愁予,何壽夭兮在予。皆無余音。 博雅(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