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hao1

①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②气蒸出的样子。

③消耗。

异体:,𬞩

异体:,𬞩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ウ;よもぎ

蒿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5

蒿字字源百家诸说,蒿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菣也。从艸。高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蒿」從「艸」,「高」聲,本義是一種草名,即蒿草。

25 字

 詳解: 「蒿」是草名,如青蒿、白蒿等,《說文》:「蒿,菣也。从艸,高聲。」蒿草喜生於低海拔、潮濕的河岸砂地、山谷、林邊。

  「青蒿」的枝葉散發自然香氣,古人采摘作為蔬菜,野鹿也喜愛吃。《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而中藥所用的青蒿,指黃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民間用其枝葉作醬料,或做酒餅(即酵母,用以發麵、釀酒、製醬等)。沈括《夢溪筆談》:「青蒿一類,自有二種:一種黃色,一種青色。」「黃花蒿」枝葉綠而淡黃,氣味辛臭,是適用於熱症的中藥,藥性寒峭,解暑清熱。而「青蒿」莖葉深青色,枝葉揉之極香,嫩葉及幼苗是良好的飼料(參《詩經植物圖鑑》頁221)。

  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之研究小組即從黄花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以對治瘧疾,並因此獲得2011年拉斯克奬臨牀醫學奬和2015年諾貝爾醫學奬。

  而「茼蒿」即蓬蒿,菊屬植物,葉子長形,原產於地中海南岸。茼蒿在歐洲原本是庭園中美麗的觀葉植物,但在宋朝引進中國後,卻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餚(參維基百科)。現在「茼蒿」是香港人秋冬打邊爐(即吃火鍋)時常吃的菜。

  甲骨文或從「林」或從二「林」,金文或從「艸」,古文字「林」、「茻」、「艸」作為偏旁可通用。甲骨文表示施肥,《合集》29375:「其蒿田。」朱歧祥認為「蒿」借為「膏」,表示施肥以增地力。金文用作地名,即「鎬京」,是西周的國都,參見「鎬」。613 字相關漢字: 艸,高,林,茻,膏,鎬

蒿字字源演变,蒿字源流

蒿字源流

商-甲骨

無名組

蒿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

蒿字源流

楚-簡

包山

蒿字源流

楚-簡

上博

蒿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蒿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蒿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蒿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蒿字书法,蒿字写法,蒿字图片

蒿字源流

漢-隸

蒿字源流

宋-行

陳暘

蒿字源流

宋-行

蘇軾

蒿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蒿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蒿字源流

清-篆

王澍

蒿字源流

近-行

潘伯鷹

蒿字字源读音,蒿字字源字义及蒿字常用词组

  • hao1菊科蒿属植物

  • hao1远望

  • hao1通=耗 消耗;枯竭耗

  • hao1通=歊(xiao1) 气蒸出貌歊

  • hao1春秋齐邑名 在今山东省新泰市西北

  • hao1姓

  • gao3同=稾 谷类的茎秆稾

蒿字康熙字典字源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高切,好平聲。

【說文】菣也。

【詩·小雅】食野之蒿。

【傳】蒿,菣也。

【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

【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

【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

【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又焄蒿,氣蒸出貌。

【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又耗也。

【楚語】使民蒿焉。

 又【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

【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又地名。

【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蒿氏。

【註】見《姓苑》。

 又【韻會】呼侯切,讀齁。

【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又【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說文(121)

蒿字说文解字字源

菣也。[釋艸、小雅毛傳同。陸璣曰。靑蒿也。]从艸。高聲。[呼毛切。二部。籒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