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yong1

①城墙:~垣。

②高墙:“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

异体:牅 䧡 𤰎 𩫏 𩫱 𫨠 𫨣 ,𬙸 𬴘

异体:牅 䧡 𤰎 𩫏 𩫱 𫨠 𫨣 ,𬙸 𬴘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ヨウ,ユ;かき

墉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墉字字源百家诸说,墉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城垣也。从土。庸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甲金文作「𩫏」(同「𩫖」),象城垣四方有亭之形,或省為二亭。本義是城墻。後分化為「墉」和「郭」。「墉」從「土」,「庸」聲。

61 字

 詳解: 甲金文作「𩫏」(同「𩫖」),象城垣四方有亭之形,或省為二亭。本義是城墻。戰國文字下或訛為從「甘」、從「木」、從「𢆉」等形。(參季旭昇)《說文》「𩫏」下云:「象城𩫏之重,兩亭相對也。」後分化為「墉」和「郭」。「墉」從「土」,「庸」聲。《說文》:「墉,城垣也。从土,庸聲。𩫖,古文墉。」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城牆。如《合集》13514正甲「基方(缶)乍(作)𩫏」。又可作動詞,表示修築城牆。如《英藏》1107:「甲申卜:我𠅷于西。七月。」(張亞初)「𩫏兮」還是時間詞,可省稱「𩫏」,表示在「昃」和「昏」之間。如《合集》29793:「昃至𠅷不雨。」(陳夢家、李宗焜)

  金文用作本義的例子如國差𦉜:「攻(工)帀(師)何鑄西𩫏寶𦉜四秉。」又讀為「庸」,如毛公鼎:「余非𩫏(庸)又聞(昏)。」「𩫏」還用作國名和人名。如𩫏伯[厓又]簋:「易(賜)𩫏白(伯)[厓又]貝十朋。」

  古書中用「墉」表示城墻的例子如《詩.大雅.皇矣》:「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毛傳:「墉,城也。」孔穎達疏:「墉,城垣也。」《文選.張平子〈南都賦〉》:「流滄浪而為隍,廓方城而為墉。」

  「墉」又泛指牆。《爾雅.釋宮》:「牆謂之墉。」如《詩.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儀禮.既夕禮》:「士處適寢,寢東首于北墉下。」549 字相關漢字: 𩫏,𩫖,郭,土,庸,甘,木,𢆉,昃,昏

墉字字源演变,墉字源流

墉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墉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墉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墉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墉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墉字书法,墉字写法,墉字图片

墉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墉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傳)

墉字源流

明-楷

黃道周

墉字源流

清-行

劉墉

墉字字源读音,墉字字源字义及墉字常用词组

  • yong1城墙;城

  • yong1高墙

墉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中】【土字部】

〔古文〕𩫱𩫃【廣韻】【集韻】【韻會】𠀤餘封切,音容。

【禮·王制註】小城曰墉。

【易·同人】乗其墉。

【詩·大雅】以伐崇墉。

 又築土壘壁曰墉。

【釋名】墉,容也,所以隱蔽形容也。

【儀禮·士喪禮】堂中北牆謂之墉。

【禮·郊特牲】君南向于北墉下。

 又仙宮。

【武帝內傳】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

 又叶余章切,音羊。

【道藏歌】玉臺敷朱霄,綠霞高元墉。體矯萬津波,神生攝十方。

 與庸通。一作䧡牗。 廣韻(1008)

墉字说文解字字源

城垣也。[皇矣。以伐崇墉。傳曰。墉、城也。崧高。以作爾庸。傳曰。庸、城也。庸墉古今字也。城者、言其中之盛受。墉者、言其外之牆垣具也。毛統言之。許析言之也。周易曰。乗其墉。又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从土。庸聲。[余封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