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di3

①古同【砥】,砥砺;砥柱。

②平:~平(平均)。

③终:~止(终止)。

异体:㕄

异体:㕄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シ,テイ,タイ,チ; {"辞書類等による関連字": ["砥"], "法務省戸籍法関連通達・通知": ["砥"]}

厎字字源已被关注: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厎字字源百家诸说,厎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柔石也。从厂。氐聲。

  • 《字源》形声

  • 《漢多》「厎」字從「厂」,「氐」聲,本義是質地細密潤滑的磨刀石,引申為磨練。

 略說: 「厎」字從「厂」,「氐」聲,本義是質地細密潤滑的磨刀石,引申為磨練。

34 字

 詳解: 「厎」的異體寫作「砥」,《說文》:「厎,柔石也。從厂,氐聲。砥,厎或從石。」段玉裁注:「柔石,石之精細者。」

  後來「厎」引申為磨礪、鍛鍊,《文選.鄒陽〈上書吳王〉》:「聖王厎節脩德,則游談之士,歸義思名。」李善注:「厎,礪也。」

  金文用作職官名,害簋:「官𤔲夷僕、小射、厎魚。」「厎」字陳夢家釋作「底」,認為「底魚」即刺魚、叉魚,是射魚之官。按金文從「厂」不從「广」,「厎」、「底」形音皆近,解釋「厎魚」為射魚之官,可作參考。《淮南子.時則》:「天子親往射漁」。《左傳.隱公五年》:「公矢魚于棠」,指魯隱公在棠地用弓箭射魚,反映古代射魚之俗。

  古書或把「底」字訛寫作「厎」。如:唐代伍喬〈觀山水障子〉:「功績精妍世少倫,圖時應倍用心神。不知草木承何異,但見江山長帶春。雲勢似離巖厎石,浪花如動岸邊蘋。更疑獨泛漁舟者,便是其中舊隱人。」「巖厎石」即「巖底石」。又如:元代黄溍〈題松溪圖〉:「獨騎瘦馬走赤日,忽對畫圖雙眼明。想見髙人茅屋厎,石牀卧聽松風聲。秋風漸髙霜露白,松根茯苓已堪食。鬱紆遲暮祗自憐,卷圖還客三歎息。」「茅屋厎」即在「茅屋底」,此句指世外高人在茅屋底下臥聽松濤。490 字相關漢字: 厂,氐,砥,底,广

厎字字源演变,厎字源流

厎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厎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厎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厎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厎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厎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厎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厎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厎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厎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厎字字源读音,厎字字源字义及厎字常用词组

  • di3同=砥 1.质细的磨刀石 2.磨,磨砺砥

  • di3平;均

  • di3致

  • di3至;终止

  • di3青蒲

厎字康熙字典字源

【子集下】【厂字部】 【唐韻】諸市切【集韻】【韻會】軫視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指。

【說文】柔石也。从厂,氐聲。

【徐曰】可以爲礪。

【前漢·梅福傳】爵祿,天下之厎石。

【蕭望之傳】厎厲鋒鍔。

【註】師古曰:厎,柔石。厲,卓石。又【說文】致也。

【書·旅獒】西旅厎貢厥獒。又定也。

【書·臯陶謨】朕言惠可厎行。又【說文】厎,或从石作砥。

【詩·小雅】周道如砥。又【韻會】通作底。《孟子》引《詩》:周道如底。又或作耆。

【詩·周頌】耆定爾功。

【註】致也。音指。與厎同。又【集韻】都黎切,音低。至也。又陟利切,音致。致也。

【書·禹貢】震澤厎定。又丁計切,音帝。義同。又【正韻】旨而切,音支。

【前漢·梅福傳】註:師古曰,厎細石也,音之履反,又音秪。


考證:〔【前漢·梅福傳】爵祿,天下之厎石。。

【註】師古曰,有平去二音。〕 謹按所引與上文重複,且師古註亦無有平去二音之語。謹照原文改爲前漢梅福傳註師古曰,厎細石也,音之履反,又音秪。 說文(121)

厎字说文解字字源

柔石也。[柔石、石之精細者。鄭注禹貢曰。厲、摩刀刃石也。精者曰砥。尚書大傳。其桷、天子斲其材而礱之。加密石焉。注曰。礱、厲之也。密石、砥之也。按厎者、砥之正字。後人乃謂砥爲正字。厎與砥異用。强爲分別之過也。厎之引伸之義爲致也、至也、平也。有假借耆字爲之者。如周頌耆定爾功傳曰耆、致也是也。]从厂。氐聲。[職雉切。十五部。按此字从氐聲。俗从氏、誤也。古音氏聲在十六部。氐聲在十五部。不容稍誤。唐以來知此者鮮矣。五經文字石刻譌作厎。少一畫。不可從。顧亭林與潘次耕書。分別厎厎不同義。不知古無从氏之厎。厎與底爭首筆之有無。末筆則從同也。厎與厎音義均別。广部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