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𤈦也。南方之行。炎而上。𧰼形。凡火之屬皆从火。
《字源》象形 像物体燃烧时发出的火、焰之形
《漢多》甲骨文象一團火,本義是火焰。
略說: 甲骨文象一團火,本義是火焰。
14 字
詳解: 甲骨文「火」象火焰上騰之形,比山之形較有動態。原義是火。
甲骨文「火」與「山」字不易區分,最大分別為「火」有兩點而「山」無,但「火」字亦往往不加點。「山」和「火」的底部弧度亦不同,「山」字一般較平,「火」字一般較彎。學者一般從其辭例判別兩字。參看「山」。「火」字未見於金文。戰國文字「火」字經過綫條化,把本來左右向上翹起的一筆寫成左右向下,又在其豎筆上再加一橫筆作修飾。
「火」字甲骨文用為本義,如《合集》30774:「火不延。」延是延續的意思,全句指火災不會延續。另可用作星名,即大火星,或稱心宿二。如《合集》11503:「㞢(有)新大星並火。」並有並列靠近的意思(劉興隆)。《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亦以「火」作為火星的簡稱。甲骨文中「火」字也可用作人名。
由於「火」、「禍」音近,而且「火」亦屬災禍之一,因此「火」於卜辭中又可通假作「禍」(陳煒湛)。如《合集》34797:「旬亡(無)火」,就是十日沒有災禍的意思。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火,燬也」屬聲訓,指物體燃燒時的火焰。468 字相關漢字: 山,禍
商-甲骨
𠂤組
商-甲骨
賓組
商-甲骨
歷組
商-甲骨
無名組
楚-簡
子彈庫
楚-簡
郭店
楚-簡
新蔡葛陵
楚-簡
九店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秦-簡
龍崗
秦-簡
關沮
漢-簡
張家山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宋-篆
三體陰符經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隸
睡虎地簡牘
漢-篆
馬王堆帛書
漢-隸
孫吳-篆
晉-行
王羲之
隋-楷
智永
隋-楷
隋-行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楷
李邕
唐-楷
褚遂良(傳)
唐-楷
顏真卿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褚遂良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行
李邕
唐-行
懷素
唐-草
懷素
宋-楷
趙佶
宋-行
蘇軾
宋-行
黃庭堅
宋-草
趙構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楷
趙孟頫
元-行
鮮于樞
元-行
趙孟頫
明-草
沈粲
明-草
王寵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鄧琰
清-篆
吳大澂
清-行
鄭燮
近-行
潘伯鷹
近-行
沈尹默
huo3物体燃烧时所产生的光和焰
huo3焚烧
huo3用火将食物烹熟
huo3火把或灯烛等照明用具
huo3用火光照看
huo3光芒
huo3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火器;火力;火网 又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huo3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 如:火红;火狐
huo3比喻激动或暴躁、愤怒
huo3比喻紧急
huo3唐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火”
huo3同伴;由同伴组成的集体 后作=夥夥
huo3五行之一
huo3中医学术语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1.指生理的火 为阳气所化,生命的动力 如少火、命门火等 2.指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 与暑热同性,但无明显季节性 3.病理性的各种机能亢进的表现
huo3星名 1.大火,又名心宿 2.行星之一 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为五大行星 火星又名“熒惑”
huo3姓
huo1俗指兔子豁开的上唇
【巳集中】【火字部】
〔古文〕𤆄【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𠀤貨上聲。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
【玉篇】𤆄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
【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
【書·堯典】日永星火。
【傳】火,蒼龍之中星。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又【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論語】鑽燧改火。
又盛陽曰炎火。
【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傳】炎火,盛陽也。
【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
【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
【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又【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又【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
【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又【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
【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
【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
【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
【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又山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又【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又井名。
【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
【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又寒火。
【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又火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又【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
【疏】龜生火中者。
又火䑕。
【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
【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
【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又【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又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又叶後五切。
【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又叶虎何切。
【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
【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集韻】或作灬。 左傳(-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