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zai4

①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次。~衰三竭。

②表示重复或继续,多指未然:~说。

③表示更,更加:~勇敢一点。

④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想好了~写。

异体:𠕂 𠕅 𭁡 𭶪 再

异体:𠕂 𠕅 𭁡 𭶪 再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サイ,サ;ふたたび

再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5

再字字源百家诸说,再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一舉而二也。从一、冓省。

  • 《字源》会意 从(再)形(冓字对半之省形),上部加一横笔……表量词、第二次

  • 《漢多》徐中舒認為「再」甲骨文象一條魚,從「再」的「冓」象二魚相遇。但此字與「魚」字有別,待考。

 略說: 甲金文構形本義不明,疑本義是再次。

17 字

 詳解: 「再」字的構形未有定論。徐中舒認為「再」甲骨文象一條魚,從「再」的「冓」象二魚相遇。但此字與「魚」字有別,待考。白川靜認為象用工具編製線繩。許慎認為「再」表示舉一而得二,本義是兩、重複。《說文》:「再,一舉而二也。从一,冓省。」段玉裁注:「凡言二者,對偶之詞。凡言再者,重複之詞。一而又有加也。」

  戰國文字或加「二」,或加「口」為飾,「二」也可能兼表兩義。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明。

  金文表示第二次、再次,陳璋方壺:「陳得再立(蒞)事歲」,「立」讀作「蒞」,「蒞事」指臨事,表示陳得再次主持事務那一年。這種以事紀年的習慣也見於古書。叔尸鐘:「再拜稽首」,指再次跪拜叩頭。拜而又拜,以表示恭敬。又表示二,𠫑羌鐘:「唯廿又再祀」,指第二十二年。

  戰國竹簡表示第二次、再次,《上博竹書二.昔者君老》簡1:「再三」,指第二次,第三次,表示一次又一次。《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又通假為「在」,表示察也(裘錫圭),《郭店簡.窮達以時》簡15:「窮達以時,幽明不再(在)。」「不察」疑即察也,這種句式多見於古書,全句表示窮困或通達都因為時機,善惡賢愚要仔細審察。490 字相關漢字: 冓,魚,二,口,立,蒞,在

再字字源演变,再字源流

再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再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早期

再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中期

再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

再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再字源流

楚-簡

郭店

再字源流

楚-簡

上博

再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再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再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再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再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再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再字源流

宋-篆

汗簡

再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再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再字书法,再字写法,再字图片

再字源流

漢-隸

再字源流

晉-隸

再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再字源流

晉-行

王獻之

再字源流

晉-草

王洽

再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再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

再字源流

晉-草

王廙

再字源流

隋-楷

智永

再字源流

隋-楷

再字源流

隋-草

智永

再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再字源流

唐-楷

蔣善進

再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再字源流

唐-草

歐陽詢

再字源流

唐-草

杜牧

再字源流

唐-草

懷素

再字源流

唐-草

蔣善進

再字源流

宋-行

米芾

再字源流

宋-行

蘇軾

再字源流

宋-行

蔡襄

再字源流

宋-草

趙佶

再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再字源流

宋-草

趙構

再字源流

宋-草

蔡襄

再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再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再字源流

元-行

康里巎巎

再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再字源流

元-草

康里巎巎

再字源流

明-草

陳淳

再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再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再字源流

清-隸

王澍

再字源流

南北朝-楷

再字源流

梁-草

蕭衍(傳)

再字字源读音,再字字源字义及再字常用词组

  • zai4两次,第二次

  • zai4重复,继续

  • zai4副词 1.表示一个动作发生在另一个动作之后,相当于“然后” 2.另,另外 3.表示程度,相当于“更”、“更加” 如:高点儿,再高点儿,再多点儿就好了 4.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周遍性 5.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6.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7.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也作=載載

再字康熙字典字源

【子集下】【冂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作代切,音載。

【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

【徐曰】一言舉二也。

【玉篇】兩也。

【廣韻】重也,仍也。

【書·禹謨】朕言不再。

【禮·儒行】過言不再。

【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

【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又子例切,音祭。

【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說文(121)

再字说文解字字源

一舉而二也。[凡言二者、對偶之詞。凡言再者、重複之詞。一而又有加也。]从一、冓省。[冓者、架也。架古衹作加。作代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