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fang2

①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止。~备。预~。~范(防备,戒备)。~患未然。~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

②守卫:~守。边~。海~。

③堤坝:~堤。“以~止水”。

④抵得,相当:百夫之~(抵得上百人的人)。

异体:坊 埅 堏

异体:坊 埅 堏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ボウ,ホウ;ふせぐ,つつみ

防字字源已被关注:8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6

防字字源百家诸说,防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隄也。从𨸏。方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土」,「方」聲。本義是堤壩、堤防。

19 字

 詳解: 從「土」,「方」聲。本義是堤壩、堤防。《說文》:「防,隄也。从𨸏,方聲。𨹛,防或从土。」《說文》或體作「𨹛」,參見「坊」。古書中的例子如《周禮.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埶」同「勢」。又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

  「防」作動詞表示堵塞。《玉篇.阜部》:「防,障也。」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國語.楚語》:「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防」引申表示防備。如《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孔穎達疏:「君子思其後患而豫防之。」《淮南子.脩務》:「堀虛連比,以像宮室,陰以防雨,景以蔽日。」高誘注:「防,衛也。」

  「防」表示阻止、防止。如《左傳.文公六年》:「教之防利,委之常秩。」杜預注:「防惡興利。」孔穎達疏:「防者,防使勿然。」《漢書.王莽傳中》:「欲防民盜鑄,乃禁不得挾銅炭。」

  「防」表示軍事要塞、關防。如《韓非子.初見秦》:「長城巨防,足以為塞。」今本《竹書紀年.顯王》:「十八年,齊築防以為長城。」

  「防」也表示抵禦、防御。《廣韻.漾韻》:「防,守禦也。」如《後漢書.鄧寇列傳》:「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水經注.江水》:「昔巴、楚數相攻伐,藉險置關,以相防捍。」

  「防」還表示相當。《詩.秦風.黃鳥》:「維此仲行,百夫之防。」毛傳:「防,比也。」鄭玄箋:「防,猶當也,言此一人當百夫。」

  「防」是古地名。《左傳.隱公九年經》:「公會齊侯于防。」杜預注:「防,魯地,在琅邪縣東南。」又《左傳.隱公十年經》:「辛巳,取防。」楊伯峻注:「防,據《方輿紀要》,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南六十里。從此魯有二防邑,此為西防,近齊國者為東防。」761 字相關漢字: 土,方,𨹛,坊,埶,勢

防字字源演变,防字源流

防字源流

商-甲骨

歷組

防字源流

商-甲骨

無名組

防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防字源流

周-甲骨

西周

防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防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防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防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防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防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防字书法,防字写法,防字图片

防字源流

秦-篆

李斯

防字源流

漢-篆

防字源流

晉-草

司馬炎(傳)

防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

防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防字源流

唐-楷

陸柬之(傳)

防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防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防字源流

金-楷

王庭筠

防字源流

宋-行

孫覿

防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防字源流

宋-行

魏了翁

防字源流

宋-草

趙構

防字源流

明-草

韓道亨

防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防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防字源流

清-隸

黃丕烈

防字源流

清-草

王鐸

防字源流

清-草

黃慎

防字字源读音,防字字源字义及防字常用词组

  • fang2堤坝

  • fang2堵塞

  • fang2防御

  • fang2防备

  • fang2防止

  • fang2遮蔽

  • fang2关防;要塞

  • fang2界限

  • fang2小曲屏风

  • fang2比,相当

  • fang2地名 1.春秋陈邑,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北 2.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东北 3.春秋宋地,后属鲁,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南 4.山名 在今山东省曲阜市东

  • fang2姓

防字康熙字典字源

【戌集中】【阜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方切,音房。

【說文】隄也。

【玉篇】鄣也。

【廣韻】防禦也。

【爾雅·釋地】墳,大防。

【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

【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

【註】防,隄也。

【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

【註】防爲田之大限。

【孟子】無曲防。

【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又【玉篇】備也。

【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

【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

【註】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

【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

【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

【註】淸防,屛風也。

 又𨻰邑名。

【詩·𨻰風】防有鵲巢。

【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

【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又【隱十年】取防。

【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

【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又姓。

【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

【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

【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

【註】孟康曰:本房子國。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𨹛。

【玉篇】或作坊。

【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

【註】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傳】防,比也。

【箋】猶當也。

【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

【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

【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𠀤坊去聲。

【廣韻】守禦也。

【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

【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隄也。亦同坊。 史記(-86)

防字说文解字字源

隄也。[周禮稻人曰。以防止水。注云。偃豬者、畜流水之陂也。防者、豬旁隄也。引申爲凡備禦之偁。禮記鄭目錄云。名曰坊記者、以其記六藝之義。所以坊人之失者也。防之俗作坊。]从𨸏。方聲。[符方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