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ban1

①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斓。雀~。~秃。~白。~竹。~驳(色彩错落)。管中窥豹,可见一~(喻从看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

②【癍】的曾用简化字,已淘汰。

异体:斒 辬 𤨘 ,𪻮 𭹞

异体:斒 辬 𤨘 ,𪻮 𭹞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ハン;まだら

斑字字源已被关注:77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5

斑字字源百家诸说,斑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漢多》從「珏」,從「文」。本義是顏色錯雜,引申表示斑點、花紋。

 略說: 從「珏」,從「文」。本義是顏色錯雜,引申表示斑點、花紋。

28 字

 詳解: 從「珏」,從「文」。《說文》無「斑」。《說文》:「辬,駁文也。从文,辡聲。」段玉裁注:「斑者,辬之俗,今乃斑行而辬廢矣。」「斑」的本義是顏色錯雜。如《楚辭.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洪興祖補注:「斑,駁文也。」《禮記.祭義》:「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鄭玄注:「斑白者,髮雜色也。」「弟」讀為「悌」。

  「斑」引申表示斑點、花紋。如《文選.曹子建〈七啟〉》:「批熊碎掌,拉虎摧斑。」李善注:「斑,虎文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斑」表示豹皮上的斑點。後世即以「管中窺豹」比喻只見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斑斕」表示燦爛多彩,亦作「斑蘭」、「斒斕」。如東晉王嘉《拾遺記.岱輿山》:「玉梁之側,有斑斕自然雲霞龍鳳之狀。」唐代孟郊〈峽哀〉:「恍惚清泉甲,斑斕碧石衣。」366 字相關漢字: 珏,文,弟,悌

斑字字源演变,斑字源流

斑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斑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斑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斑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斑字书法,斑字写法,斑字图片

斑字源流

漢-隸

斑字源流

元-隸

吳叡

斑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斑字源流

南北朝-楷

斑字字源读音,斑字字源字义及斑字常用词组

  • ban1同=辬 杂色花纹或斑点辬

  • ban1灿烂多彩貌

  • ban1分;别

斑字康熙字典字源

【卯集下】【文字部】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逋還切,𠀤音班。辬,或作斑。駮文也。

【韻會】雜色曰斑。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

 又【韻補】叶𤰞連切。

【曹植·七啓】形不抗首,骨不隱拳。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廣韻(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