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同【坻】字。

㈠拼音zhi3。止。

㈡拼音zhi4。山坡。

异体:𭎁

异体:𭎁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シ,チ,ジ;

坁字字源已被关注:2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坁字字源百家诸说,坁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箸也。从土。氏聲。

 略說: 從「土」,「氏」聲,表示停止。

15 字

 詳解: 從「土」,「氏」聲,表示停止。《說文》:「箸也。从土,氏聲。」《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物乃坁伏,鬱湮不育。」杜預注:「坁,止也。」自開成石經訛作「坻」。77 字相關漢字: 土,氏,坻

坁字字源演变,坁字源流

坁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坁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坁字字源读音,坁字字源字义及坁字常用词组

  • zhi3止 后作=坻坻

  • zhi4山坡

坁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中】【土字部】 【廣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

【說文】箸也。

 【正字通】坁本作坻。有平去二聲,兼隴坻,小渚,箸止三義。詳後坻字註。 說文(121)

坁字说文解字字源

箸也。[韵會作箸止也。箸直略切、者字之叚借也。行之旣久。乃不可變矣。凡言者者、別事䛐也。有所箸之䛐也。故凡言箸、皆者引申之義。左傳昭廿九年。物乃坁伏。鬱湮不育。杜注。坁、止也。此坁字見於經者。而開成石經譌作坻。其義迥異。楚金所見左傳故未誤。尋其所由。葢唐初已有誤坻者。故釋文曰。坁音旨。又音丁禮反。後一音則已譌爲坻。凡字切丁禮者、皆氐聲也。今版本釋文及左傳及廣韵四紙皆作坻。坻行而坁廢矣。]从土。氏聲。[諸氏切。十六部。與十五部之坻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