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水涌流也。从水。皮聲。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小篆從「水」,「皮」聲,本義是水面洶湧起伏,水波流動。又表示水波。引申為波動、搖動、波及等。
49 字
詳解: 金文、小篆從「水」從「皮」,「皮」是聲符。本義是水面洶湧起伏,水波流動。又表示水波。引申為波動、搖動、波及等。《說文》:「波,水涌流也。从水,皮聲。」王筠《說文句讀》:「流而且涌,涌而仍流,是之謂波。」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波之言簸也,謂水流簸動也。故引申波有動義,張衡〈西京賦〉:『河渭為之波盪。』謂搖動也。」
「波」指水面上連續不斷的上下起伏,《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意謂秋風吹拂,洞庭湖水隨風起伏,樹葉飄飄落下。而「浪」指向上湧起的波峰。後來「波」、「浪」由於義近,常常連用。唐李紳〈溯西江〉:「空闊遠看波浪息,楚山安穩過雲岑。」
「波神」指水神、波濤之神,也借指風浪。「波神」指陵陽國侯,他的國家是水鄉,因而溺斃於水中,化為水神,他興起的波浪能造成傷害。《楚辭.九章.哀郢》:「凌侯之泛濫兮,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陽侯,大波之神。」《淮南子.覽冥訓》:「陽侯之波」,高誘注:「陽侯,陵陽國侯也。其國近水,㲻水而死。其神能為大波,有所傷害,因謂之陽侯之波。」而「波臣」見於《莊子》,指水族中的臣僕,後來也指淹死的人。
金文用作人名,守相𡉣波鈹:「守相𡉣(埶─廉)波(頗)」,「守相」是官名,李家浩指出「𡉣」是「埶」字,假借為「廉」。「𡉣波」即古書中的「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他在趙惠文王時任上卿,屢次戰勝齊魏等國。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他戰勝燕軍,任相國,封信平君。趙悼襄王時不得志,奔魏居大粱(今河南開封),後老死於楚國。
戰國竹簡「波」假借為「陂」,表示湖泊,《包山楚簡》簡110:「波(陂)尹」,「波尹」是官名,指管理池塘湖泊、池沼水澤等水利工程的職官。又表示堤坊,《青川秦木牘.更修田律》:「十月為橋,脩波(陂)隄」,意謂十月搭建橋樑,修築隄坊。又表示築堤坊,《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24:「以波明者(都)之澤」,意謂在明都澤築起堤坊。「明都」是地名,即古書的「孟諸」、「孟豬」、「孟瀦」,是宋國的大湖沼,《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余賜女孟諸之麋。」 杜預注:「孟諸,宋澤藪。」
戰國竹簡「波」又通假為「破」,《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142背:「冬三月之日,勿以筑(築)室及波(破)地,是謂發蟄。」「破地」即破土動地,意謂冬天的三月,不要建築屋舍和動土,因為這是「發蟄」(即冬眠的動物到了春天開始活動)的時期。995 字相關漢字: 水,皮,浪,𡉣,埶,廉,陂,破
漢-隸
晉-楷
王獻之
晉-行
王羲之
晉-草
王羲之
北齊-隸
唐-篆
唐-楷
歐陽通
唐-楷
薛曜
唐-楷
褚遂良
唐-行
釋玄序集王羲之
唐-行
陸柬之
唐-行
李邕
唐-草
懷素
唐-草
李世民
唐-草
李懷琳
宋-楷
張即之
宋-行
米芾
宋-行
黃庭堅
宋-草
薛紹彭
宋-草
趙構
元-行
康里巎巎
明-隸
豐坊
明-行
董其昌
明-行
唐寅
明-草
祝允明
明-草
宋克
清-篆
鄧琰
清-篆
永瑆
清-隸
鄭簠
清-隸
朱彝尊
清-楷
趙之謙
清-行
劉墉
清-行
王鐸
清-行
何紹基
清-草
歸莊
近-行
沈尹默
近-行
潘伯鷹
南北朝-楷
bo1江、河、湖、海等起伏的水面
bo1水流;水
bo1动摇
bo1影响
bo1潮流;风气
bo1喻指目光
bo1物理学名词 振动在一定物体或空气中的传播过程,一种能量的传递形式 如物理学上的声波、光波、电磁波、冲击波等
bo1急走;跑;逃散
bo1书法指捺的折波
bo1助词 句中衬字,见于早期杂剧唱词
bo1语气词 用于句尾 多见于早期白话,相当于=吧吧
bo1宋代蜀方言对老人的敬称
bo1古水名
bo1古县名 汉置,属河内郡,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南
bo1古州名 唐置,属岭南道 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西南安平
bo1东欧国家波兰的简称
bo1姓 东汉有波才
bei1通=陂 池塘陂
bi4循;沿
【巳集上】【水字部】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𠀤音皤。
【說文】水涌流也。
【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又水名。
【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又澤名。
【書·禹貢】滎波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
【註】波讀爲播。
又洛之別名。
【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又潤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又搖動也。
【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又目光曰波。
【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又金波,月光也。
【前漢·郊祀歌】月𥠇𥠇以金波。
又沸波,鳥名。
【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又偃波,書名。
【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又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又長年之稱。
【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又【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又郡名。
【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又【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
【註】波讀爲陂。
又【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
【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