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杨】的繁体字。

异体:杨

异体:杨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ヨウ;やなぎ

楊字字源已被关注:7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楊字字源百家诸说,楊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蒲桺也。從木。昜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從「木」,「昜」聲,本義是楊樹。《爾雅.釋木》:「楊,蒲柳。」

33 字

 詳解: 金文從「木」,「昜」聲,本義是楊樹。《爾雅.釋木》:「楊,蒲柳。」《說文》:「楊,木也。从木昜聲。」段玉裁據《藝文類聚》、《初學記》等改作:「楊,蒲桺也。」蒲柳是落葉灌木,也叫水楊。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楊與柳別。楊,枝勁脆而短,葉圓闊而尖;柳,葉長而狹,枝軟而韌。」

  金文有「楊冢」一詞,用作地名,多友鼎:「至于楊冢。」另亦用作人名,楊姞壺:「楊姞乍(作)羞醴壺。」

  戰國竹簡用作姓氏,《包山楚簡》簡149有「楊虎」一名。《通志.氏族略三》:「楊氏,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幽王時封為楊侯,為晉所滅,其後為氏焉。」

  傳世文獻中「楊」多通假為「揚」。《廣雅.釋言》:「楊,揚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假『楊』為『揚』,故《詩.楊之水》毛曰:『楊,激揚也。』」今本《詩經》作「揚」。劉楨《遂志賦》:「楊洪恩於無涯,聽頌聲之洋洋。」《藝文類聚》引作「揚」。385 字相關漢字: 木,昜,揚

楊字字源演变,楊字源流

楊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楊字源流

周-金

西周

楊字源流

春秋-篆

石鼓文

楊字源流

楚-簡

包山

楊字源流

楚-簡

天星觀

楊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楊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楊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楊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楊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楊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楊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楊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楊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楊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楊字书法,楊字写法,楊字图片

楊字源流

秦-篆

李斯

楊字源流

漢-篆

楊字源流

漢-隸

楊字源流

晉-隸

楊字源流

晉-楷

楊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傳)

楊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楊字源流

隋-篆

楊字源流

唐-楷

張旭

楊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楊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楊字源流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楊字源流

唐-行

顏真卿

楊字源流

唐-行

褚遂良

楊字源流

唐-行

李邕(傳)

楊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楊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傳)

楊字源流

宋-行

吳琚

楊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楊字源流

宋-行

蘇軾

楊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楊字源流

明-隸

文徵明

楊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楊字源流

明-行

唐寅

楊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楊字源流

清-篆

吳昌碩

楊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楊字源流

清-篆

楊法

楊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楊字源流

清-隸

鄭簠

楊字源流

清-隸

黃易

楊字源流

清-行

王鐸

楊字源流

清-行

何紹基

楊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楊字源流

南北朝-楷

楊字源流

南北朝-楷

鄭道昭

楊字字源读音,楊字字源字义及楊字常用词组

  • yang2木名 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 落叶乔木 枝条上挺,种子有毛 种类很多,有银白杨、毛白杨、小叶杨等

  • yang2草名,即“𦬸”

  • yang2木名 杨桃,即猕猴桃 藤本 根、枝叶、茎中液汁可供药用

  • yang2同=鸉 鸟名,即“白鷢”鸉

  • yang2战国初期哲学家杨朱及其学术派别的简称

  • yang2通=揚 激扬揚

  • yang2周国名 姬姓 春秋时灭于晋

  • yang2古邑县名 春秋时晋并杨,为羊舌肸的采邑,汉置杨县 故址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

  • yang2姓

楊字康熙字典字源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木名。

【爾雅·釋木】楊,蒲柳。詳柳字註。

 又【詩·秦風】隰有楊。

【崔豹·古今註】白楊葉圓,靑楊葉長,栘楊圓葉弱蔕,微風大搖。又有赤楊,霜降則葉赤,材理亦赤。

 又黃楊。

【埤雅】黃楊性堅緻難長,歲長一寸,閏年倒長一寸。

 又【博雅】白楊刀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楊縣屬河東郡。

 又姓。

【姓苑】出弘農、天水二望。

 又叶以征切,音盈。

【馬融·廣成頌】珍林嘉樹,建木叢生。椿梧栝柏,柜柳楓楊。 說文(121)

楊字说文解字字源

蒲桺也。[各本作木也二字。今依藝文類聚、初學記、本艸圖經、太平御覽所引正。釋木云。楊蒲桺。許所本也。按蒲。葢本作浦。浦、水瀕也。王風。不流束蒲。毛云。蒲艸也。箋云。蒲、蒲桺。孫毓云。蒲艸之聲不與?許相協。箋義爲長。是則晉人讀蒲桺爲浦桺之明證。古今注曰。蒲桺生水邊。又曰。水楊、蒲楊也。枝勁細。任矢用。任矢用者、左傳云董澤之蒲是也。絫呼曰蒲桺。單𧦝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讀矣。]從木。昜聲。[与章切。十部。古假楊爲揚。故詩楊之水。毛曰。楊、激揚也。廣雅曰。楊、揚也。佩觿曰。楊、桺也。亦州名。古書州名皆作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