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fou3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儿的盛酒瓦器。

异体:缻 𤭟 𦈢 𦈪 𫒘 𬼈 𬼉 𭎘 ⽸

异体:缻 𤭟 𦈢 𦈪 𫒘 𬼈 𬼉 𭎘 ⽸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カン,フウ,フ;ほとぎ,かま

缶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缶字字源百家诸说,缶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瓦器所㠯盛酒𤖅。秦人鼔之㠯節謌。象形。凡缶之屬皆从缶。

  • 《字源》形声

  • 《漢多》甲金文象器皿之形,上象蓋子,本義是缶。

 略說: 甲金文象器皿之形,上象蓋子,本義是缶。

19 字

 詳解: 甲金文象器皿之形,上象蓋子,本義是缶。《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𤖅。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凡缶之屬皆从缶。」

  一說「缶」是「匋」的簡省(金文形義通解),象持杵製作陶器之形,姑備一說。

  「缶」是容器,用以盛水或酒,流行于春秋戰國。甲骨文用作方國名和人名。金文用作本義。蔡侯朱缶:「蔡侯朱之缶」。《爾雅.釋器》:「盎謂之缶。」又用作人名,小臣缶鼎:「王易(賜)小臣缶湡責(積)五年」,「小臣」是職官名,「缶」是人名,「湡」是地名,「責」讀作「積」,指貢物,如禾米薪芻之類(參李學勤)。意思是說王賜予小臣缶五年的湡地的禾米。商代金文中的「小臣缶」亦見於甲骨文。又通假為「寶」,京姜鬲:「其永缶(寶)用」。

  從「午」聲之「缶」與金文「寶」字所從相同,參見「寶」。331 字相關漢字: 匋,湡,責,積,寶,午

缶字字源演变,缶字源流

缶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𠂤賓間

缶字源流

商-甲骨

𠂤歷間

缶字源流

商-甲骨

子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午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圓體類子卜辭

缶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黃組

缶字源流

商-金

缶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缶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缶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中期或晚期

缶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缶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

缶字源流

楚-簡

包山

缶字源流

楚-簡

信陽

缶字源流

楚-簡

望山

缶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缶字源流

宋-印

廣韻

缶字源流

宋-印

增韻

缶字源流

宋-篆

汗簡

缶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缶字源流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缶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缶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缶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缶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𠂤賓間

缶字源流

商-甲骨

𠂤歷間

缶字源流

商-甲骨

子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午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圓體類子卜辭

缶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缶字源流

商-甲骨

黃組

缶字源流

商-金

缶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缶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缶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中期或晚期

缶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缶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

缶字源流

楚-簡

包山

缶字源流

楚-簡

信陽

缶字源流

楚-簡

望山

缶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缶字源流

宋-印

廣韻

缶字源流

宋-印

增韻

缶字源流

宋-篆

汗簡

缶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缶字源流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缶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缶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缶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缶字书法,缶字写法,缶字图片

缶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缶字源流

唐-行

陸柬之

缶字源流

元-行

柯九思

缶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缶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缶字源流

明-草

韓道亨

缶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缶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缶字源流

近-行

吳昌碩

缶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缶字源流

唐-行

陸柬之

缶字源流

元-行

柯九思

缶字源流

元-草

鄧文原

缶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缶字源流

明-草

韓道亨

缶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缶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缶字源流

近-行

吳昌碩

缶字字源读音,缶字字源字义及缶字常用词组

  • fou3盛酒浆的瓦器 大腹小口,有盖 也有铜制的

  • fou3汲水的瓦器

  • fou3古代一种瓦质打击乐器

  • fou3量词 古容量单位,等于十六斗 一说三十二斗

缶字康熙字典字源

【未集中】【缶字部】 【廣韻】方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俯九切,𠀤音否。

【說文】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爾雅·釋器】盎謂之缶。

【註】盆也。

【疏】缶是瓦器,可以節樂,如今擊甌,又可以盛水盛酒,卽今之瓦盆也。

【急就篇註】缶卽盎也,大腹而斂口。

【易·比卦】有孚盈缶。

【釋文】鄭云:缶,汲器也。又【坎卦】樽酒簋貳用缶。

【註】瓦缶之器。又【離卦】不鼓缶而歌。

【前漢·楊惲傳】仰天撫缶。

【註】缶,瓦器也。

 又【小爾雅】𨥏二有半謂之藪,藪二有半謂之缶,缶二謂之鍾。

【註】缶,四斛也。

【魯語】其歲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

【註】缶,庾也。

 又【前漢·高帝紀】上破布軍於會缶。

【註】蘇林曰:音𡍮。師古曰:此字本作𦉈,而轉寫誤爲缶字耳。黥布傳則正作垂字。

 又【正字通】宥韻,讀若覆,義同。○按諸韻書無去聲。 說文(121)

缶字说文解字字源

瓦器所㠯盛酒𤖅。[釋器、陳風傳皆云。盎謂之缶。許云。盎、盆也。罌、缶也。似許與爾雅說異。缶有小有大。如汲水之缶、葢小者也。如五獻之尊、門外缶大於一石之壷、五𣁬之瓦甒、其大者也。皆可以盛酒𤖅。]秦人鼔之㠯節謌。[鼔之錄切。擊也。韵會鼔作擊。李斯傳、廉藺傳、漢楊惲傳皆可證。]象形。[字象器形。方九切。三部。俗作缻。]凡缶之屬皆从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