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若
㈠拼音ruo4。
①如果,假如:~果。倘~。假~。天~有情天亦老。
②如,像:年相~。安之~素。旁~无人。置~罔闻。门庭~市。
③你,汝:~辈。“更~役,复~赋,则何如?”
④约计:~干。~许。
⑤此,如此:“以~所为,求~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⑥顺从:“曾孙是~。”
⑦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而叹。”
⑧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⑨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芳”。~英(“杜若”的花)。
⑩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⑾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
㈡拼音re3。“般若”见【般
㈢】。
异体:叒 若 𠭀 𠭚 𠰥 𡧻 𡻦 𣞆 𥉧 𦱡 𦱢 𦱶 𦴈 𧁇 若 ...更多
异体:叒 若 𠭀 𠭚 𠰥 𡧻 𡻦 𣞆 𥉧 𦱡 𦱢 𦱶 𦴈 𧁇 若 ...更多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ジャク,ニャク,ジャ,ニャ;わかい,もしくは,ごとし,このしく,したがう,なんじ,もし
若字字源已被关注:10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2
《說文》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字源》象形 像人跽坐以双手顺发之形
《漢多》甲金文象人跪坐,雙手上伸,整理披散的頭髮,使它柔順。
略說: 甲金文象人跪坐,雙手上伸,整理披散的頭髮,使它柔順(參葉玉森)。本義是順。引申表示順從、應諾、應答之意,故加從「口」。
59 字
詳解: 甲金文象人跪坐,雙手上伸,整理披散的頭髮,使它柔順(參葉玉森)。本義是順。引申表示順從、應諾、應答之意,故加從「口」。甲金文上部後來訛變為「叒」。《正字通.又部》引《六書精蘊》:「叒,順也。」從「艸」的「若」字本義是擇菜,《說文》:「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假借為順從、應允、同意,取代了「叒」的功能,「叒」便被廢而不用。
甲骨文表示順,《合集》34034:「若鳳(風)」,即順風。又表示許諾、同意,《合集》7075反:「帝若(諾)」,表示上帝允諾。又表示如此、這樣,《合集》32156:「王若曰」,意謂王這樣說。
金文表示順,[竹膚]大史申鼎:「子孫是若」,意謂子孫順從、聽從。中山王鼎:「智(知)天若否」,意謂知道上天順逆之意。又表示如此、這樣,毛公鼎:「王若曰」。又通假為「赦」,中山王鼎:「隹(雖)又(有)死辠(罪)及參(三)世,亡(無)不若(赦)。」中山王鼎:「詒(辭)死辠(罪)之又(有)若(赦)」,意謂辭去死罪之赦免(朱德熙、裘錫圭)。
戰國竹簡表示如同、好像,《郭店簡.老子乙》簡5:「寵辱若纓(驚),貴大患若身」,表示得寵和受辱都感到驚慌失措,重視身體好像重視大患一樣。《郭店簡.老子乙》簡14-15:「大植(直)若屈」,表示最正直的東西好像是彎曲一樣(陳鼓應)。《郭店簡.老子丙》簡12:「慎冬(終)若始,則無敗事」,意謂慎重處理事情的終結,一如開始時那樣謹慎,就不會失敗。又讀為「諾」,表示應允、同意,《上博竹書六.競公瘧》簡13:「安(晏)子許若(諾)」。又表示如此、這樣,《清華簡一.祭公》簡1:「王若曰」。
《說文》:「叒,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榑桑叒木也。象形。凡叒之屬皆从叒。𠭚(𠭞),籒文。」730 字相關漢字: 口,叒,艸,赦,諾
商-甲骨
𠂤組
商-甲骨
𠂤歷間
商-甲骨
子組
商-甲骨
花東子卜辭
商-甲骨
賓組
商-甲骨
歷組
商-甲骨
出組
商-甲骨
何組
商-甲骨
無名組
商-甲骨
黃組
商-金
商
商-金
商或西周早期
周-甲骨
西周
周-金
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金
春秋早期
春秋-金
春秋晚期
戰國-金
戰國晚期
楚-簡
郭店
楚-簡
上博
楚-簡
新蔡葛陵
楚-簡
包山
楚-簡
信陽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東漢-篆
說文解字
魏-石
三體石經
魏-篆
三體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隸釋 隸續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楷
古文四聲韻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隸
睡虎地簡牘
漢-篆
馬王堆帛書
漢-隸
漢-草
劉炟(傳)
三國-隸
晉-隸
晉-行
王羲之
晉-草
索靖(傳)
晉-草
王羲之
隋-楷
智永
隋-草
智永
唐-篆
李陽冰
唐-篆
李陽冰(傳)
唐-楷
徐浩
唐-楷
薛曜
唐-楷
柳公權
唐-行
李隆基(傳)
唐-行
陸柬之
唐-行
李邕
唐-行
歐陽詢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行
張從申
唐-草
孫過庭(傳)
唐-草
孫過庭
唐-草
懷素
唐-草
張旭
宋-篆
唐英
宋-楷
蔡襄
宋-楷
趙佶
宋-行
吳琚
宋-行
米芾
宋-行
張即之
宋-行
蘇軾
宋-草
趙構
宋-草
米芾
宋-草
黃庭堅
元-篆
吳叡
元-隸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行
鮮于樞
元-行
趙孟頫
元-行
柯九思
元-草
俞和
明-隸
文徵明
明-楷
祝允明
明-草
王寵
明-草
陳淳
清-篆
吳大澂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鄧琰
清-篆
徐三庚
清-篆
莫友芝
清-隸
高翔
清-隸
錢澧
清-隸
趙之謙
清-隸
鄧奎
清-隸
鄭簠
清-隸
陳鴻壽
清-行
王文治
清-草
張錦芳
南北朝-楷
南北朝-楷
王遠
劉宋-行
薄紹之
ruo4顺从;和善
ruo4诺;应允 后作=諾諾
ruo4择菜
ruo4选择
ruo4像;如同
ruo4及;到
ruo4奈
ruo4香草杜若的省称
ruo4传说中的海神名
ruo4神话中的神木名
ruo4禾秆皮
ruo4践踏 也作=蹃蹃
ruo4代词 1.用于对称,相当于“你(们)”、“你(们)的” 2.用于他称 相当于“其”、“他的” 3.用于近指 相当于“这个”、“这样” ……又用于远指 相当于“那” 如:若辈 4.用于疑问 相当于“怎么”、“哪里” 5.用同“偌” 这么;那么
ruo4副词 1.表示承接,相当于“乃”、“才” 2.表示不肯定 相当于“似乎”、“好像”
ruo4介词 表示方式,相当于“按”、“按照”
ruo4连词 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2.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或者” 3.表示承接关系 a.相当于“而” b.相当于“与”、“和” 4.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至于”
ruo4助词 1.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 相当于“貌”、“样子” 2.用于句首
ruo4秦、汉时县名 治所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 本为春秋鄀国,后灭于秦
ruo4古水名 即今雅砻江,为金沙江支流 源出青海省,东南流经四川省甘孜县、新龙县、雅江县等,到攀枝花市东北入金沙江
ruo4姓
re1古地名
re3甘草
【申集上】【艸字部】
〔古文〕𦱡𦱶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𠀤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
【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
【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
【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
【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
【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
【柳宗元文】蘭若眞公。
【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
【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𤰞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