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饒也。从水皿。水皿、益之意也。
《字源》会意 像皿中有水,会水满外溢之意,是“溢”之古字
《漢多》甲骨文「益」會器皿所盛的水滿溢之意。本義是溢出,是「溢」的初文,引申為増益。
略說: 甲骨文「益」會器皿所盛的水滿溢之意。本義是溢出,是「溢」的初文,引申為増益。
38 字
詳解: 甲骨文「益」從「皿」從「水」,會器皿中水滿而溢出之意。本義是溢出,是「溢」的初文,引申為増益、利益。《說文》:「益,饒也,从水从皿,益之意也。」
金文從「八」從「血」,「八」象上溢之形。「血」字「皿」中的圓點或作空心形,結合上部的「八」,字形與「公」混同。
甲骨文辭殘,意義不詳。金文用為「謚」,表示加謚號也,如班簋:「班非敢覓,隹乍卲考爽益(謚)曰大政」。又用作重量單位,後作「鎰」,春成侯壺:「冢(重)十八益(鎰)」。
戰國文字借本義是咽喉的「嗌」字來表示「益」,參見「嗌」。240 字相關漢字: 溢,皿,水,八,血,公,謚,鎰,嗌
商-甲骨
賓組
商-甲骨
出組
商-甲骨
花東子卜辭
周-金
西周中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戰國-金
戰國晚期
戰國-金
戰國
楚-簡
包山
楚-簡
信陽
秦-簡
放馬灘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秦-簡
里耶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唐-石
開成石經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漢-篆
馬王堆帛書
漢-篆
漢-隸
三國-草
皇象(傳)
晉-行
王羲之(傳)
晉-行
王獻之
晉-行
王羲之
晉-草
王羲之
晉-草
索靖(傳)
晉-草
樓蘭簡牘
晉-草
王獻之
隋-楷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隸
李隆基
唐-楷
柳公權
唐-楷
褚遂良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虞世南
唐-楷
顏真卿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行
歐陽詢(傳)
唐-行
顏真卿
唐-行
褚遂良
唐-草
李懷琳
唐-草
懷素
唐-草
張旭
宋-楷
趙佶
宋-行
蘇軾
宋-行
張即之
元-隸
趙孟頫
元-楷
趙孟頫
元-草
鮮于樞
元-草
趙孟頫
元-草
邊武
元-草
趙雍
明-楷
祝允明
明-行
文徵明
清-篆
鄧琰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趙之謙
清-隸
黃楷癭
清-隸
鄧石如
清-隸
卞永譽
清-隸
王澍
清-隸
桂馥
清-隸
何紹基
清-楷
朱耷
清-行
鄭燮
清-草
宋曹
南北朝-楷
yi4水漫出器皿 引申为水涨 后作=溢溢
yi4骄傲自满 后作=溢溢
yi4饶;富裕
yi4多
yi4增加 如:增益;延年益寿
yi4助;补助
yi4利益;好处 如:收益;获益
yi4有益
yi4上进;进取
yi4副词 1.更加 如:精益求精 2.逐渐
yi4量词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两为益 后作=鎰、“溢”鎰
yi4通=嗌(ai4) 食物堵住食管嗌
yi4通=隘(ai4) 险隘;阻碍隘
yi4通=錫(xi1) 赐予錫
yi4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x,震下巽上
yi4古代行政区划名 1.州名 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 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当区,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县西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 东汉以后辖境渐小 2.路名 宋置
yi4姓
【午集中】【皿字部】
〔古文〕𠍳【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博雅(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