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㈠拼音li4。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㈡拼音ge2。

【~津河】古水名,即今漳卫新河,是中国河北、山东两省的界河。

异体:㽁 䥶 䰛 䰜 𡑾 𨬑 𩰲 𩱇 𩱔 𮣙 𮫙 ⿀ ...更多

异体:㽁 䥶 䰛 䰜 𡑾 𨬑 𩰲 𩱇 𩱔 𮣙 𮫙 ⿀ ...更多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カク,レキ,アク,リャク,キャク,ヤク;かなえ,へだてる

鬲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3

鬲字字源百家诸说,鬲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鼎屬也。實五觳。𣁬二𦫵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从鬲。

  • 《字源》象形 古代的一种炊器。口圆、三足中空

  • 《漢多》甲金文象古代的炊煮用器皿,它的足中間是空的,足壁與器壁相連。本義是古炊器,又用為祭器、禮器。

 略說: 甲金文象古代的炊煮用器皿,它的足中間是空的,足壁與器壁相連。本義是古炊器,又用為祭器、禮器。

46 字

 詳解: 甲金文象古代燒水煮粥用的一種器皿;「鬲」和「鼎」的主要區別在足部,鬲足中空,足壁與器壁相連,足壁也就是器底(裘錫圭)。「鬲」字的異體或加從「瓦」為意符,表示器皿是陶製的。還有一種異體寫作從「瓦」,「厤」聲。戰國竹簡鬲足訛變為「羊」形。

  《說文》:「鬲,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从鬲。䰛,鬲或从瓦。㽁,《漢令》:鬲,从瓦,厤聲。」段玉裁注:「《釋器》曰:『鼎款足者謂之鬲。』」

  甲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炊器,《合集》1975:「其尊鬲」,意謂放置鬲。仲生父鬲:「中(仲)生父乍(作)井孟姬寶鬲」,意謂仲生父為井孟姬鑄造了珍貴的鬲。又表示奴隸,令簋:「臣十家,鬲百人」,意謂十個家庭的臣子,一百個奴隸。又通假為「歷」,梁十九年鼎:「鬲(歷)年」,指過去多年,以往各年。

  戰國竹簡用作專名,《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3:「昔舜靜(耕)於鬲丘」。《郭店簡.窮達以時》簡2:「舜耕於鬲山」。「鬲山」、「鬲丘」是古山名,古書作「歷山」,相傳舜在這裏耕作。又通假為「歷」,表示經歷、歷驗,《清華簡一.保訓》簡1:「王念日之多鬲(歷)」,全句大意是文王顧慮年事已高。490 字相關漢字: 鼎,瓦,厤,羊,歷

鬲字字源演变,鬲字源流

鬲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鬲字源流

商-甲骨

出組

鬲字源流

商-甲骨

歷組

鬲字源流

商-金

鬲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鬲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鬲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鬲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鬲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鬲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早期

鬲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中期

鬲字源流

楚-簡

郭店

鬲字源流

楚-簡

上博

鬲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鬲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鬲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鬲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鬲字源流

宋-篆

隸釋 隸續

鬲字源流

宋-篆

汗簡

鬲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鬲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鬲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鬲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鬲字书法,鬲字写法,鬲字图片

鬲字源流

漢-篆

鬲字源流

漢-隸

鬲字源流

宋-篆

夢英

鬲字源流

清-隸

何紹基

鬲字源流

近-隸

蕭蛻

鬲字字源读音,鬲字字源字义及鬲字常用词组

  • li4古代炊具 有陶制与金属制两种 圆口,三足,足中空而曲

  • li4古代丧礼用的一种瓦瓶

  • ge2鬲俞,针灸穴位名 在脊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

  • ge2通=隔 1.阻隔 2.古代的战备设施隔

  • ge2通=膈 人和哺乳动物胸腔与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膈

  • ge2通=槅 大车轭槅

  • ge2县名 汉置,在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南

  • ge2姓

  • e4同=軶 车上系在辕前架于牛、马颈的部件軶

  • e4通=搹 把;握住搹

  • e4通=厄 困厄厄

鬲字康熙字典字源

【亥集上】【鬲字部】

〔古文〕䰜【廣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𠀤音歷。

【說文】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

【爾雅·釋器】鼎款足謂之鬲。

【註】鼎曲脚也。

【疏】款,闊也。謂鼎足相去疎闊者名鬲。

【前漢·郊祀志】其空足曰鬲。

【註】蘇林曰:足中空不實者,名曰鬲也。

【揚子·方言】鍑,吳揚之閒謂之鬲。

 又【廣韻】【正韻】各核切【集韻】【韻會】古核切,𠀤音隔。

【禮·喪大記】陶人出重鬲。

【疏】縣重之罌也。是瓦瓶。又姓。

 又【儀禮·士喪禮】苴絰大鬲。

【註】鬲,搤也,中人之手,搤圍九寸,絰之差自此出焉。

【釋文】鬲,又作搹。

 又國名。

【左傳·襄十四年】靡奔有鬲氏。

【註】鬲,國名。今平原縣。

 又【爾雅·釋水】鬲津,九河之一。

【註】水多阨狹,可隔以爲津。

 又與隔同。

【前漢·五行志】鬲閉門戸。

【註】師古曰:鬲與隔同。

 又【集韻】乙革切,音戹。與軶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凡爲轅,鬲長六尺。

【註】鬲謂轅端厭牛領者。

 【五經文字】說文作鬲,經典相承作鬲。鬲字原从𢆉作。 說文(121)

鬲字说文解字字源

鼎屬也。[釋器曰。鼎款足者謂之鬲。]實五觳。[考工記。陶人爲鬲。實五觳。厚半寸。脣寸。]𣁬二𦫵曰觳。[大鄭云。觳受三豆。後鄭云。觳受𣁬二𦫵。按瓬人職云。豆實三而成觳。大鄭本之。今俗本譌爲觳受三𣁬。誤甚。許必言觳所受者。角部觳下無此義也。魏三體石經以鬲爲大詰嗣無疆大歷服之歷。同在十六部也。]象腹交文三足。[上象其口。㐅象腹交文。下象三足也。考工記圖曰款足。按款足、郭云曲腳。漢郊祀志則云鼎空足曰鬲。釋款爲空。郞激切。十六部。]凡鬲之屬皆从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