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访】的繁体字。

异体:访

异体:访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ホウ;おとずれる,たずねる,とう

訪字字源已被关注:2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4

訪字字源百家诸说,訪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汎謀曰訪。从言。方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言」,「方」聲。本義是廣泛地徵求意見,後來多表示探望、拜訪。

32 字

 詳解: 從「言」,「方」聲。本義是廣泛地徵求意見。《說文》:「訪,汎謀曰訪。从言,方聲。」徐鍇繫傳:「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如《尚書.洪範》:「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孔穎達疏:「武王訪問於箕子,即陳其問辭。」《文選.班孟堅〈典引〉》「是時聖上固以垂精遊神,苞舉藝文,屢訪群儒,諭咨故老。」李周翰注:「訪,問也。」

  「訪」表示謀劃、謀議。《爾雅.釋詁》:「訪,謀也。」邢昺疏:「訪者,謀政事也。」如《國語.楚語》:「教之令,使訪物官。」韋昭注:「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業。」《漢書.敘傳上》「箕子訪周」,顏師古注:「訪亦謀。」又唐代李商隱《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其中所謂「訪逐臣」,便即談及漢文帝因為惑於鬼神之事,而宣召遠謫長沙的賈誼回長安議論的故事。

  「訪」表示調查、查訪。如《三國志.魏書.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訪於外。」北宋蘇軾〈石鐘山記〉:「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踪,得雙石於潭上。」

  「訪」表示尋求。《正字通.言部》:「訪,相尋曰訪。」如《晉書.儒林傳》:「於是傍求蠹簡,博訪遺書。」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訪」後來多表示探望、探訪。《字彙.言部》:「訪,謁見也。」如唐代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偶然這一日,朱源的座師船到,過船去拜訪。」

  「訪」通「方」,表示開始。如《漢書.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為呂氏也。」顏師古注引如淳曰:「訪猶方也。」686 字相關漢字: 言,方

訪字字源演变,訪字源流

訪字源流

楚-簡

郭店

訪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訪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訪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訪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訪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訪字书法,訪字写法,訪字图片

訪字源流

漢-隸

訪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訪字源流

唐-草

張旭

訪字源流

宋-行

李建中

訪字源流

宋-行

米芾

訪字源流

宋-行

薛紹彭

訪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訪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訪字源流

元-草

俞和

訪字源流

明-楷

豐坊

訪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訪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訪字源流

明-行

姚綬

訪字源流

明-行

金琮

訪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訪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訪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訪字源流

清-隸

鄭簠

訪字源流

清-草

王鐸

訪字源流

近-行

潘伯鷹

訪字源流

南北朝-楷

鄭道昭

訪字源流

南北朝-楷

訪字字源读音,訪字字源字义及訪字常用词组

  • fang3咨询;征求意见

  • fang3查访;调查;侦察

  • fang3寻求;探寻

  • fang3拜访,探望

  • fang3谋议

  • fang3及

  • fang3通=方(fang1) 开始方

  • fang3姓

訪字康熙字典字源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敷亮切,妨去聲。

【說文】汎謀曰訪。

【徐曰】此言汎謀,謂廣問於人也。

【爾雅·釋詁】謀也。

【玉篇】問也。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傳】謂就而問之也。

【周禮·春官】受納訪以詔王聽治。

【註】納謀于王也。

 又議也。

【楚語】敎之令,使訪物官。

【註】訪,議也。物事也。使議知百官之事也。

 又【增韻】及也,見也。

【字彙】謁見也。

 又方也。

【前漢·高五王傳】訪以呂氏,故幾亂天下。

【註】訪,猶方也。

【字彙補】與昉義同。

 又官名。

【遼史·百官志】太宗會同三年,命于骨鄰爲採訪使。

 又姓。唐進士訪式。

 又【正字通】𡚱罔切,芳上聲。義同。字彙泥說文,孫愐敷亮切,槩讀作去聲,非是。

 又【篇海】別作𧪃。 說文(121)

訪字说文解字字源

汎謀曰訪。[汎與訪雙聲。方與旁古通用。溥也。洪範。王訪于箕子。晉語。文王諏於蔡原而訪於辛尹。韋曰。諏訪皆謀也。本釋詁。許於方聲别之曰汎謀。]从言。方聲。[敷亮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