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金色也。从金。彔聲。
略說: 從「金」,「彔」聲。本義是金色,後被假借表示記錄。
25 字
詳解: 從「金」,「彔」聲。本義是金色。《說文》:「錄,金色也。从金,彔聲。」段玉裁注:「『錄』與『綠』同音,金色在靑黃之閒也。叚借為省錄字。」「錄」後被假借表示記錄。如《韓非子.大體》:「豪傑不著名於圖書,不錄功於盤盂,記年之牒空虛。」《漢書.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錄」引申表示記錄的簿籍、書冊。如東晉陶淵明〈擬挽歌辭〉之一:「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顏氏家訓.省事》:「經不足以待問,史不足以討論,文章無可傳於集錄,書迹未堪以留愛翫。」
「錄」又表示審查、衡量。如《漢書.董仲舒傳》:「量材而授官,錄德而定位。」《後漢書.鄧張徐張胡列傳》:「(張禹)歷行郡邑,深幽之處莫不畢到,親錄囚徒,多所明舉。」
「錄」表示錄取、錄用。如《論衡.別通》:「古聖先賢遺後人文字,其重非徒父兄之書也,或觀讀采取,或棄捐不錄。」《後漢書.桓榮丁鴻列傳》:「(桓)郁數進忠言,多見納錄。」又表示任用。如《隋書.裴仁基傳》:「時隋大亂,有功者不錄。」
「錄」表示收藏、收集。如《抱樸子.對俗》:「又服還丹金液之法,若且欲留在世間者,但服半劑而錄其半。」《世說新語.政事》:「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
「錄」表示總領、統領。如《後漢書.和帝紀》:「大司農尹睦為大尉,錄尚書事。」李賢注:「錄,謂總領之也。」《文心雕龍.書記》:「錄者,領也。古史世本,編以簡策,領其名數,故曰錄也。」
「錄」也表示逮捕。如《世說新語.政事》:「王安期作東海郡,吏錄一犯夜人來。」「犯夜人」指觸犯夜行禁令的人。《南齊書.王敬則傳》:「又錄得一偷,召其親屬於前鞭之,令偷身長掃街路。」
「錄」表示謄抄。如《宋史.李繼和傳》:「繼隆罷兵柄,手錄唐李勣遺戒授繼和。」《紅樓夢》第38回:「另拿了一張雪浪箋過來,一併謄錄出來,某人作的,底下贅明某人的號。」775 字相關漢字: 金,彔
漢-隸
晉-楷
晉-行
王羲之
唐-隸
史惟則
唐-楷
李邕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柳公權
唐-楷
吳彩鸞(傳)
唐-草
孫過庭
唐-草
李世民
宋-行
黃庭堅
宋-行
米友仁
宋-行
薛紹彭
宋-行
米芾
宋-行
蘇軾
元-草
鄧文原
元-草
趙孟頫
元-草
鮮于樞
明-楷
豐坊
明-行
宋克
明-草
宋克
明-草
黃道周
明-草
王守仁
明-草
文徵明
清-隸
俞樾
近-楷
沈尹默
近-行
沈尹默
近-草
潘伯鷹
南北朝-楷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字部】
錄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𠀤音六。
【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
【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
【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
【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
【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
【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
【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
【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
【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
【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
【吳語】今大國越錄。
【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
【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
【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
【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
【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
【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
【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錄錄,不自異也。
【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
【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
【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良據切,音慮。寬省也。
【揚子·太𤣥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
【王涯說】通作慮。
【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
【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戌集上】【金字部】 【唐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𠀤音六。
【說文】金色也。
又【玉篇】貝文也。
又【說文】借鈔寫字也。
【正字通】謄寫曰錄。
又【集韻】一曰采也。
【公羊傳·成九年】錄伯姬也。
【註】取也。
又【集韻】記也。
【公羊傳·隱十年】春秋錄內而略外。
【禮·檀弓】愛之,斯錄之矣。
又【增韻】齒也,總也。
【前漢·于定國傳】萬方之事,大錄于君。
【註】大錄,總錄也。
又錄事,官名。
【職官要錄】總錄衆事。又內錄,錄尚書事也。
【晉書·桓溫傳】固讓內錄。
又籍也。
【周禮·天官·職幣】皆辨其物,而奠其錄。
【註】定其錄籍。
又【正字通】書篇名。梁阮孝緒撰七錄十二卷,一經典,二傳說,三子兵書,四文集,五術伎名內篇,六佛法,七仙道名外篇。趙岐有三輔決錄。陶潛有聖賢羣輔錄。宋諸儒有語錄,名臣言行錄。
又第也。
【吳語】今大國越錄。
【註】第也。
又目錄,書前總目也。
【詩·鄘風·干旟疏】鄕射目錄。
又姓。
【正字通】顓頊師錄圖。一曰綠圖。
又【韻會】檢束也。
【荀子·修身篇】程役而不錄。
又與麓通。
【書·舜典納于大麓傳】麓,錄也。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
又【字彙補】借作綠。劒名。
【荀子·性惡篇】文王之錄。
【註】與綠同。以色爲名。
又【韻會】【正韻】𠀤盧谷切,音祿。錄錄,不自異也。
【史記·平原君傳】公等錄錄。
【前漢·蕭何傳】當時錄錄,未有奇節。
【註】錄錄,猶鹿鹿。言在凡庶之中也。又【灌夫傳】此特帝在卽錄錄。
【註】錄錄,言循衆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良據切,音慮。寬省也。
【揚子·太𤣥經】蹛于狴獄,三歲見錄。
【王涯說】通作慮。
【前漢·雋不疑傳】錄囚徒。
【師古註】省錄之,知情狀有冤滯與不。今云慮囚。本錄之去聲。力具切。俗訛遂爲慮,失其原矣。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