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同【钳】字。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カン,ケン,ゲン,ゴン;

拑字字源已被关注:1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拑字字源百家诸说,拑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脅持也。从手。甘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拑」表示脅持、拑制。

11 字

 詳解: 「拑」從「手」,「甘」聲。本義為脅持、夾住、拑制。《說文》:「拑,脅持也。从手,甘聲。」王筠《說文句讀》:「謂以肘拑制於脅下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以手曰拑;以竹籋拊日箝;以鐵鉆拑曰鉗。」即「拑」、「箝」、「鉗」三字均表示夾取的動作,分別在於所用的「工具」不同:用手是「拑」,用竹製的鑷子是「箝」,用金屬製的鑷子是「鉗」。

  「拑」指夾住。《戰國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鷸啄食其肉,蚌合而拑其喙。」意即一隻蚌正張開兩殼曬太陽,鷸即乘機過來啄食蚌的肉,蚌即時合上兩殼,夾住鷸長長的嘴。《西遊記》第十九回:「行者拑着他的鈀,揪着他的耳。」全句指孫悟空夾着他(妖精)的鈀,揪着他(妖精)的耳朵。

  又解作合攏、閉合。《史記.秦始皇本紀》:「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意謂使天下的士人都側着耳朵仔細聽,雙腳重疊站立,不敢移動,閉口不敢說話;即天下士人都懼怕秦始皇。《漢書.刑法志》:「臣畏刑而拑口。」意指臣子因為懼怕刑罰而閉口不說話。

  金文用作人名。寺工師初壼:「丞拑」,「丞」為官名;「拑」是人名。460 字相關漢字: 手,甘,箝,鉗,丞

拑字字源演变,拑字源流

拑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拑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拑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拑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拑字字源读音,拑字字源字义及拑字常用词组

  • qian2胁持;夹住 如:拑制

  • qian2勒,束勒,横木于马口,使不能食

  • qian2闭住(口)

拑字康熙字典字源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正韻】其廉切,𠀤音箝。

【說文】脅持也。

【前漢·鼂錯傳】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復言矣。

 又【集韻】扱范切。義同。

 【韻會】按《說文》箝拑柑鉗鍼訓義不同,然書史傳寫亦有通作者,今以《說文》爲正。

 【正字通】拑鉗箝通,與柑音義別,俗誤通用。互見木部柑字註。 說文(121)

拑字说文解字字源

脅持也。[謂脅制而持之也。凡脅之爲制、猶膺之爲當也。鬼谷子有飛鉆。鉆卽拑字。]从手。甘聲。[巨淹切。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