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荡】的繁体字。

异体:荡

异体:荡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トウ,ドウ;うごく

蕩字字源已被关注:36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9

蕩字字源百家诸说,蕩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蕩水。出河內蕩陰。東入黃澤。从水。𦳝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水」,「𦳝」聲,本義為搖動、擺動。

19 字

 詳解: 從「水」,「𦳝」聲,本義為搖動、擺動。《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于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

  「蕩」可表示震蕩、激蕩。《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鄭玄注:「蕩,猶動也。」

  「蕩」也可表示蕩滌、清除。《禮記‧昏義》:「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鄭玄注:「蕩,蕩滌,去穢惡也。」

  「蕩」還可表示毀壞、破壞。《國語‧周語下》:「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蕩以為魁陵、糞土、溝瀆。」

  「蕩」亦可表示放蕩不羈。《書‧畢命》:「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

  「蕩」也指平坦。《詩‧齊風‧南山》:「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毛傳:「蕩,平易也。」

  「蕩」還指沖撞、觸碰。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虎)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

  「蕩」也是古水名,今稱之湯水,在河南省湯陰縣北境。《說文》:「水,出河內蕩陰,東入黃澤。从水,𦳝聲。」421 字相關漢字: 水,𦳝

蕩字字源演变,蕩字源流

蕩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蕩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蕩字源流

魏-篆

春秋僖公石經

蕩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蕩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蕩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蕩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蕩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蕩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蕩字书法,蕩字写法,蕩字图片

蕩字源流

漢-隸

蕩字源流

三國-隸

蕩字源流

晉-楷

王獻之

蕩字源流

隋-草

出師頌

蕩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傳)

蕩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蕩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蕩字源流

唐-楷

魏棲梧

蕩字源流

唐-行

高正臣

蕩字源流

宋-楷

趙佶

蕩字源流

宋-草

趙構

蕩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蕩字源流

元-隸

吳叡

蕩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蕩字源流

明-行

唐寅

蕩字源流

明-草

徐渭

蕩字源流

明-草

祝允明

蕩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蕩字源流

明-草

王寵

蕩字源流

清-隸

鄧奎

蕩字源流

清-隸

高鳳翰

蕩字源流

南北朝-楷

蕩字字源读音,蕩字字源字义及蕩字常用词组

  • tang1水名,源出河南省汤阴县北 唐以后称汤水

  • dang4摇动,来回摆动

  • dang4震动

  • dang4流;疏通

  • dang4放纵

  • dang4洗涤;清除 也作=盪盪

  • dang4触碰;冲撞 也作=盪盪

  • dang4毁坏

  • dang4平坦

  • dang4广大;渺茫

  • dang4积水长草的洼地 如:芦荡

  • dang4床前几

  • dang4同=簜 大竹簜

  • dang4姓

  • tang4[蒗蕩]也作“蒗=𦿆” 古运河名 故道在今河南省𦿆

蕩字康熙字典字源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𠀤音盪。大也。

【論語】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又【釋名】蕩,排盪去穢垢也。

【禮·昏義】蕩天下之隂事。

 又【禮·月令】仲冬諸生蕩。

【註】蕩謂物動萌芽也。

 又【書·畢命】以蕩陵德。

【傳】放蕩也。

 又【書·盤庚】今我民用,蕩析離居。

【註】播蕩也。

 又【詩·大雅】蕩蕩上帝。

【傳】蕩蕩,法度廢壞貌。

 又姓。

【春秋·僖二十五年註】宋桓公生子蕩,後以蕩爲氏。

 又他浪切,音儻。義同。

 又底朗切,音黨。

【周禮·地官·稻人】以溝蕩水。

【註】謂以溝行水也。

 又【前漢·揚雄傳】雄爲人𥳑易佚蕩。

【註】佚蕩,緩也。

 又他郞切,音湯。地名。

【史記·魯仲連傳】止于蕩隂不進。

【註】河內有蕩隂縣。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蕩水東至內黃澤。

 又坦朗切。平易也。

【詩·齊風】魯道有蕩。徐邈讀帑。 唐韻(751)

蕩字说文解字字源

蕩水。出河內蕩陰。東入黃澤。[河內郡蕩陰、二志同。蕩音湯。古音也。後人省艸。古有羑里城、西伯所拘也。今河南彰德府湯陰縣西南有故蕩陰城。前志蕩陰下曰。蕩水、東至內黃入黄澤。今本奪入黄二字。水經曰。蕩水、出河內蕩陰縣西山東。東北至內黄縣。入於黃澤。注云。蕩水合羑水、長沙溝。逕內黃城南。東注白溝。按內黄黄澤在今直𣜩內黃縣。水道提綱曰。衛河經湯陰縣東畍。湯河出湯陰縣西山中。東流經縣城北。東入衛河。則與古水道大異。]从水。𦳝聲。[徒朗切。十部。按古音吐郎切。假借爲浩蕩字。古音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