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ku1

①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②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异体:𣒞 𤖲

异体:𣒞 𤖲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ク,ゴ;かれる,からす

枯字字源已被关注:2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6

枯字字源百家诸说,枯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槁也。從木。古聲。夏書曰。唯箘輅枯。枯、木名也。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木」,「古」聲,本義為草木枯槁。

18 字

 詳解: 從「木」,「古」聲,本義為草木枯槁。《說文》:「槀也。从木,古聲。《夏書》曰:唯箘輅枯。木名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行冬令則草木蚤枯。」

  「枯」也泛指乾枯之物。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祿微賜金,而懽同娛老,折芰燔枯,此焉自足。」

  「枯」可表示乾涸。《荀子‧致士》:「川淵枯則龍魚去之,山林險則鳥獸去之。」

  「枯」也表示憔悴、羸瘦。《荀子‧修身》:「安燕而血氣不惰,勞倦而容貌不枯。」

  「枯」還表示癱瘓。《管子‧入國》:「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

  「枯」亦指眼睛乾癟失明。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二:「賀氏兩目俱枯,不復見物,悔而無及焉。」

  「枯」還表示空、盡。宋陸游〈七十〉:「七十殘年百念枯,桑榆元不補東隅。」333 字相關漢字: 木,古

枯字字源演变,枯字源流

枯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枯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枯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枯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枯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枯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枯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枯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枯字书法,枯字写法,枯字图片

枯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枯字源流

隋-楷

枯字源流

唐-行

孫過庭

枯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枯字源流

唐-行

陸柬之

枯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枯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枯字源流

宋-行

蘇軾

枯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枯字源流

元-行

張雨

枯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枯字源流

明-行

唐寅

枯字源流

清-行

王鐸

枯字源流

清-行

何紹基

枯字源流

清-行

惲壽平

枯字字源读音,枯字字源字义及枯字常用词组

  • ku1枯槁,草木失去水分或失去生机 如:枯木逢春

  • ku1干涸;干枯 如:枯鱼之肆;海枯石烂

  • ku1干瘦;憔悴

  • ku1疲乏

  • ku1肉已烂尽的骸骨

  • ku1方言 皱

  • ku1芝麻、大豆、菜籽等榨油后剩余的渣滓 如:油枯

  • ku1空;虚

  • ku1齐市暴尸

  • ku1山榆

  • ku1通=楛(hu4) 木名楛

  • ku1通=楛(ku3) 粗糙,草率楛

  • gu1荼

枯字康熙字典字源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說文(121)

枯字说文解字字源

槁也。從木。古聲。[苦孤切。五部。]夏書曰。唯箘輅枯。[禹貢文。今尚書作惟箘簵楛。按惟作唯。轉寫誤也。輅當依竹部引書作簬。楛作枯、則許所據古文尚書如是。竹部引書作楛。非也。]枯、[逗。各本無此字。今補。]木名也。[此釋書之枯非枯槀之義。如引堲讒說、而又釋堲。引曰圛、而又釋圛。引布重?席、而又釋?。皆非堲、圛、?本義。必別釋以曉人也。木名、未審何木。周易大過之枯。鄭音姑。謂無姑山榆。周禮壺𣵠氏。杜子春讀橭爲枯。云枯榆、木名。疑當是枯榆也。而馬云可以爲箭。或謂枯乃楛之假借。未知其審。考工記注引尚書箘簵枯。音義曰、枯、尚書作楛。鄉射禮注引國語肅愼貢枯矢。音義曰。枯、字又作楛。然則鄭所據尚書、國語皆作枯與許所據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