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字源》指事 应当是在“舌”字上部加一区别符号“一”而成的指事字
《漢多》甲金文從「舌」從「一」,在舌頭上加一橫。一說「一」是指事符號,會「言語」出於舌之意。後期金文於「舌」、「一」之上再加上一短橫作飾筆,形成後世的「言」。
略說: 甲金文從「舌」從「一」,表示說話出於舌頭。
21 字
詳解: 甲金文從「舌」從「一」,在舌頭上加一橫。一說「一」是指事符號,會「言語」出於舌之意(于省吾)。後期金文於「舌」、「一」之上再加上一短橫作飾筆,形成後世的「言」。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言語,如「貞言其㞢疾。」又用作祭名。
金文亦用作本義,表示說話,中山王鼎:「此易言而難行也」。又假為「歆」,表示宴饗,伯矩鼎:「用言(歆)王出內事人」。《左傳.僖公三十一年》:「不歆其祀」杜預注:「歆猶饗也。」又用作人名。
《郭店楚簡.緇衣》:「此言之玷」,《詩.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另參見「曰」、「今」、「舌」、「音」、「意」。306 字相關漢字: 舌,一,歆,曰,今,音,意
商-甲骨
子組
商-甲骨
劣體類子卜辭
商-甲骨
賓組
商-甲骨
何組
商-甲骨
無名組
商-甲骨
花東子卜辭
商-甲骨
出組
周-金
西周早期
周-金
西周晚期
春秋-簡
侯馬盟書
戰國-金
戰國晚期
楚-簡
包山
楚-簡
郭店
楚-簡
信陽
楚-簡
磚瓦廠
楚-簡
楚-簡
新蔡葛陵
楚-簡
上博
楚-簡
九店
秦-簡
放馬灘
秦-簡
睡虎地
秦-簡
嶽麓書院
秦-簡
龍崗
秦-簡
關沮
秦-簡
里耶
漢-簡
張家山
漢-石
熹平石經
魏-篆
三體石經
魏-篆
魏石經古文彙編
唐-石
開成石經
唐-篆
唐代石刻篆文
宋-印
廣韻
宋-印
增韻
宋-篆
隸釋 隸續
宋-篆
汗簡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明-印
洪武正韻
清-印
康熙字典
秦-篆
李斯
秦-隸
睡虎地簡牘
漢-篆
馬王堆帛書
漢-隸
漢-草
張芝(傳)
三國-隸
三國-楷
鐘繇
三國-草
皇象(傳)
孫吳-篆
晉-楷
王羲之
晉-行
王坦之
晉-行
王羲之(傳)
晉-行
桓溫
晉-行
王羲之
晉-草
王羲之
晉-草
索靖
晉-草
王獻之(傳)
隋-楷
智永
唐-篆
李陽冰(傳)
唐-隸
韓擇木
唐-楷
張從申
唐-楷
虞世南
唐-楷
顏真卿
唐-楷
柳公權
唐-楷
張旭(傳)
唐-楷
歐陽詢
唐-楷
褚遂良
唐-行
宋儋
唐-行
陸柬之
唐-行
高正臣
唐-行
李邕
唐-行
李世民(傳)
唐-草
虞世南
唐-草
懷素
唐-草
杜牧
宋-隸
黃伯思
宋-楷
蘇軾
宋-楷
蔡襄
宋-楷
趙佶
宋-行
蔡京
宋-行
蘇軾
宋-行
米芾
宋-草
趙佶
宋-草
趙構
宋-草
薛紹彭
宋-草
黃庭堅
元-篆
吳叡
元-隸
趙孟頫
元-隸
吳叡
元-楷
張雨
元-楷
趙孟頫
元-草
康里巎巎
明-楷
祝允明
明-行
姚綬
明-行
文徵明
明-草
陳淳
清-篆
吳讓之
清-篆
徐三庚
清-篆
錢坫
清-篆
黃士陵
清-篆
王澍
清-篆
鄧廷楨
清-篆
吳大澂
清-篆
鄧琰
清-篆
楊沂孫
清-篆
吳昌碩
清-隸
朱彝尊
清-隸
吳熙載
清-隸
桂馥
清-隸
趙之謙
清-隸
朱文震
清-隸
禹之鼎
清-隸
伊秉綬
清-隸
鍾權
清-隸
陳鴻壽
清-隸
王時敏
清-行
王鐸
清-行
何紹基
南北朝-楷
南北朝-楷
鄭道昭
yan2说,说话
yan2议论,谈论
yan2记载
yan2问
yan2告知;告诉
yan2陈述;叙述
yan2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yan2意料,料想
yan2话,言语
yan2言论;见解;意见
yan2言辞;辞令;辞章
yan2政令;号令
yan2誓言;盟辞
yan2建议;计策
yan2学说;主张
yan2语言或文章中的字
yan2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yan2著作
yan2臣对君的呈文
yan2古乐器名 大箫 一作=䇾䇾
yan2我
yan2连词 表示顺接关系,相当于“乃”、“便”、“就”
yan2助词 1.用于句首 2.用于句中
yan2通=訊(xun4) 俘虏訊
yan2通=愆(qian1) 过失愆
yan2春秋时地名,约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与淇县之间
yan2姓
yan4诉讼
yan4通=唁 慰问唁
yin2[言言]和敬貌
【酉集上】【言字部】
〔古文〕𢍗𢍬【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𤬝平聲。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
【書·湯誓】朕不食言。
【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𠛬糾萬民,七曰造言之𠛬。
【註】譌言惑衆也。
【論語】寢不言。
【註】自言曰言。
【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
【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
【禮·曲禮】士載言。
【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
【左傳·定四年】趙𥳑子曰:夫子語我九言。
【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
【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
【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
【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
【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
【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
【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
【詩·周南】言告師氏。
【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
【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
【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
【詩·大雅】崇墉言言。
【註】高大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
【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
【韻會】或作䇾。
又官名。
【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傳】納言,喉舌之官。
【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
【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
【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
【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
【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
【宋史·劉翊傳】有言州。
【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
【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
【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又複姓。
【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𤬝。訟也。
又【集韻】【正韻】𠀤魚巾切,音銀。和敬貌。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
【集韻】亦作訢。
又叶眞韻。
【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叶五剛切,音昂。
【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叶五姦切,音顏。
【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叶魚戰切,音彥。
【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𠱫。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
【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𠄞。𠄞,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