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jin4【晉】为异体

①进:~级。~升。~谒(进见)。

②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③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④中国朝代名:西~。东~。

异体:晉 㬐 㬜 𡥨 𣈆 𣋤 𣋧 𣌇 𦗎 晉

异体:晉 㬐 㬜 𡥨 𣈆 𣋤 𣋧 𣌇 𦗎 晉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シン;すすむ

晋字字源已被关注:2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晋字字源百家诸说,晋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字源》异体 晉

晋字字源演变,晋字源流

晋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晋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晋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晋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晋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中期

晋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晚期

晋字源流

春秋-簡

侯馬盟書

晋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早期

晋字源流

戰國-金

戰國

晋字源流

楚-簡

包山

晋字源流

楚-簡

望山

晋字源流

楚-簡

曾侯乙墓

晋字源流

楚-簡

郭店

晋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晋字源流

楚-簡

上博

晋字源流

秦-簡

關沮

晋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晋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晋字源流

魏-篆

三體石經

晋字源流

魏-篆

春秋僖公石經

晋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晋字源流

宋-印

廣韻

晋字源流

宋-印

增韻

晋字源流

宋-篆

隸釋 隸續

晋字源流

宋-篆

汗簡

晋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晋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晋字源流

宋-楷

古文四聲韻

晋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晋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晋字书法,晋字写法,晋字图片

晋字源流

漢-隸

晋字源流

晉-篆

朱曼妻

晋字源流

晉-隸

晋字源流

晉-楷

晋字源流

晉-楷

王獻之

晋字源流

北周-隸

晋字源流

隋-楷

智永

晋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

晋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晋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晋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晋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晋字源流

唐-楷

敬客

晋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晋字源流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晋字源流

唐-行

顏真卿

晋字源流

唐-行

李邕

晋字源流

唐-行

釋大雅集王羲之

晋字源流

唐-草

歐陽詢

晋字源流

唐-草

李世民

晋字源流

唐-草

懷素

晋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晋字源流

宋-隸

黃伯思

晋字源流

宋-楷

歐陽修

晋字源流

宋-楷

趙佶

晋字源流

宋-行

薛紹彭

晋字源流

宋-行

米芾

晋字源流

宋-草

趙佶

晋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晋字源流

宋-草

趙構

晋字源流

宋-草

米芾

晋字源流

元-篆

吳叡

晋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晋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晋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晋字源流

明-楷

王寵

晋字源流

明-楷

宋濂

晋字源流

明-行

朱耷

晋字源流

明-草

沈粲

晋字源流

清-篆

吳讓之

晋字源流

清-篆

趙之謙

晋字源流

清-隸

金農

晋字源流

清-隸

卞永譽

晋字源流

清-隸

王澍

晋字源流

清-楷

何紹基

晋字源流

清-楷

朱耷

晋字源流

清-行

何紹基

晋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晋字源流

近-草

潘伯鷹

晋字源流

南北朝-楷

晋字源流

南北朝-楷

蕭顯慶

晋字字源读音,晋字字源字义及晋字常用词组

  • jin4进 如:晋京;晋谒

  • jin4升 如:晋级

  • jin4六十四卦之一 卦形为x,坤下离上

  • jin4内,里面

  • jin4按;抑止

  • jin4俯,低

  • jin4通=搢 插搢

  • jin4通=鐏(zun1) 戈柄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中鐏

  • jin4通=箭(jian4)箭

  • jin4古国名 周成王封弟叔虞於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 后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 jin4朝代名 1.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年),共四帝,为前赵所灭 2.司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为刘裕所取代 3.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后晋(公元936-946年)

  • jin4水名 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分北、中、南三渠,东流入汾河

  • jin4地名 山西省的简称 因春秋时晋国在此建国而得名

  • jin4姓

晋字康熙字典字源

【辰集上】【日字部】 【正字通】俗㬜字。


(晉)【唐韻】【集韻】【韻會】𠀤卽刃切。

【說文】作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也。

【類篇】隸省作晉。

【易·晉卦】晉,進也。

【疏】以今釋古,古之晉字,卽以進長爲義。

【又】明出地上晉。

 又【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

【疏】晉,插也。

 又【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晉大夫馳。

【註】晉,猶抑也。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晉鼓鼓金奏。

【註】晉鼓長六尺六寸。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凡爲殳,去一以爲晉圍。

【註】鄭司農云:晉謂矛戟下銅鐏也。

【釋文】晉如字。

 又國名。

【詩·唐風譜】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堯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晉水,至子燮改爲晉侯。

 又姓。

【廣韻】本自唐叔虞之後,以晉爲氏,魏有晉鄙。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水名。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晉圍。

【釋文】又音箭。

 又【陸雲·登臺賦】長發其祥,天鑑在晉。肅有命而龍飛兮,跚重斯而肇建。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