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ku3

①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②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③为某种事所~雨。~旱。~夏。~于(a.对某种情况感到苦脑;b.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④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⑤使受那件事可~了你啦!

异体:瘔 𡿵 苦

异体:瘔 𡿵 苦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ク;くるしい,くるしむ,くるしめる,にがい,にがる,くるしみ,はなはだ

苦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苦字字源百家诸说,苦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艸」,「古」聲,本義為苦菜。

16 字

 詳解: 從「艸」,「古」聲,本義為苦菜。《說文》:「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詩‧唐風‧采苓》:「采苦采苦,首陽之下。」毛傳:「苦,苦菜也。」

  「苦」可表示像黃連、膽汁一樣的味道,與「甜」相反。《書‧洪範》:「潤下作鹹,炎上作苦。」孔傳:「焦氣之味。」

  「苦」也表示痛苦、困苦。《孟子‧梁惠王上》:「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

  「苦」還表示困擾、困辱。《戰國策‧秦策一》:「代三十六縣,上黨十七縣,不用一領甲,不苦一民,皆秦之有也。」

  「苦」亦表示困於、苦於。唐杜甫〈逃難〉:「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

  「急迫」也可以「苦」表示。《莊子‧天道》:「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成玄英疏:「苦,急也。」305 字相關漢字: 艸,古,甜

苦字字源演变,苦字源流

苦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苦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苦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苦字源流

宋-印

廣韻

苦字源流

宋-印

增韻

苦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苦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苦字源流

宋-楷

古文四聲韻

苦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苦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苦字书法,苦字写法,苦字图片

苦字源流

漢-篆

馬王堆帛書

苦字源流

漢-隸

苦字源流

晉-楷

王羲之

苦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

苦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傳)

苦字源流

晉-草

王敦

苦字源流

晉-草

王獻之(傳)

苦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苦字源流

唐-楷

薛稷

苦字源流

唐-行

李世民

苦字源流

唐-草

懷素

苦字源流

宋-行

吳說

苦字源流

宋-行

蘇軾

苦字源流

宋-草

黃庭堅

苦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苦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苦字源流

元-行

趙雍

苦字源流

元-行

鮮于樞

苦字源流

明-楷

沈度

苦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苦字源流

明-行

祝允明

苦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苦字源流

明-草

陳淳

苦字源流

清-隸

王時敏

苦字源流

清-隸

陳鴻壽

苦字源流

清-隸

石濤

苦字源流

清-隸

任淇

苦字源流

清-行

何紹基

苦字源流

清-行

翁方綱

苦字源流

近-篆

王禔

苦字源流

近-行

吳昌碩

苦字源流

南北朝-楷

王遠

苦字字源读音,苦字字源字义及苦字常用词组

  • ku3苦菜 即荼

  • ku3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反 古称“五味”之一

  • ku3痛苦;困苦 如:丰收莫忘荒年苦

  • ku3使受;施

  • ku3困辱

  • ku3穷困 如:苦日子;苦人

  • ku3悲伤

  • ku3病;病痛

  • ku3勤劳;劳苦

  • ku3深 如:苦心孤诣;冥思苦想

  • ku3恳切

  • ku3多;多次

  • ku3急

  • ku3快意;幸好;好在

  • ku3炽

  • ku3副词 1.表示程度、相当于“甚”、“很” 2.表示与实际情况相反,相当于“偏偏”

  • ku3姓

  • gu3通=盬 1.粗劣 2.止息盬

  • hu4古地名 春秋楚地 秦置苦县,汉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

苦字康熙字典字源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𠀤音䇢。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𨂂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說文(121)

苦字说文解字字源

大苦、[逗。]苓也。[見邶風、唐風毛傳。釋艸苓作蘦。孫炎注云。今甘艸也。按說文苷字解云甘艸矣。倘甘艸又名大苦、又名苓。則何以不類列而割分異處乎。且此云大苦、苓也。中隔百數十字又出蘦篆云大苦也。此苓必改爲蘦而後畫一。卽畫一之。又何以不類列也。攷周時音韵。凡令聲皆在十二部。今之眞臻先也。凡霝聲皆在十一部。今之庚耕淸靑也。𥳑兮、苓與榛人韵。采苓、苓與顚韵。倘改作蘦則爲合音而非本韵。然則釋艸作蘦、不若毛詩爲善。許君𣃔非於苦下襲毛詩。於蘦下襲爾雅。劃分兩處。前後不相顧也。後文蘦篆必淺人據爾雅妄增。而此大苦苓也固不誤。然則大苦卽卷耳與。曰非也。毛傳、爾雅皆云卷耳、苓耳。說文苓篆下必當云苓耳、逗卷耳也。今本必淺人刪其苓耳字。卷耳自名苓耳。非名苓。凡合二字爲名者、不可刪其一字以同於他物。如單云蘭非芄蘭、單云葵非鳧葵是也。此大苦𣃔非苓耳。而苦篆苓篆不類廁、又其證也。然則大苦何物。曰沈括筆談云。爾雅蘦大苦注云。蔓延生。葉似荷靑。莖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郭云甘草。非也。甘草枝葉全不同。苦爲五味之一。引伸爲勞苦。]从艸。古聲。[康杜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