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大夫㠯上冠也。䆳延垂𡏬紞纊。从冃。免聲。古者黃帝初作冕。
《字源》形声
略說: 從「冃」,「免」聲。本義是古代君主、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禮冠,後來專指帝王所戴的禮冠。
42 字
詳解: 從「冃」,「免」聲。郭沫若認為「免」是「冕」的初文,參見「免」。「冕」的本義是古代君主、諸侯和卿大夫所戴的禮冠。《說文》:「冕,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紞纊。」《玉篇.冃部》:「冕,冠冕也。」如《荀子.大略》:「天子山冕,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韋弁,禮也。」楊倞注:「山冕,謂畫山於衣而服冕,即袞冕也。」
《說文》指「絻」為「冕」的或體。「絻」從「糸」,「免」聲,表示冕是由絲織品所製。(參《字源》)
「冕」是禮冠,往往用於隆重的場合,例如祭祀。《周禮.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鷩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祀則玄冕。」祭祀的對象不同,所穿戴的禮服和禮冠也有分別。
《字彙》:「古者諸侯、大夫皆有冕,但以旒之多寡別耳。」「冕」的前後有「旒」(珠串),以數量多少表示身分地位的不同。後來戴冕垂旒(十二旒)成為天子專用的制度,故「冕」專指帝王所戴的禮冠,即皇冠。「冕旒」也借指皇帝、皇位。如南朝梁沈約〈勸農訪民所疾苦詔〉:「冕旒屬念,無忘夙興。」唐代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507 字相關漢字: 冃,免,絻,糸,旒
【子集下】【冂字部】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正韻】美辨切,𠀤音免。
【說文】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瑬纊紞。从冃,免聲。古黃帝初作冕。
【徐曰】冕,上加之也。長六寸,前狹圓,上廣方,朱綠塗之,前後邃延。斿,其前垂珠也,俯仰逶迤,如水之流。纊紞,黃色也,以黃綿綴冕兩旁,下繫玉瑱,又謂之珥,細長而銳若筆頭,以屬耳中,無作聰明,虛己以待人之意。冕之言俛也,後仰前俯,主於恭也。
【禮·玉藻】諸侯裨冕以朝。
【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此以文爲貴也。又【韻會】或作絻。
【荀子·禮論篇】郊之麻絻。
【集韻】亦作㡈。又【正韻】禮記,士玄端,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端皆作冕。又【集韻】武遠切,音晚。冠有延,前俯也。 說文(121)
大夫㠯上冠也。[冠下曰。弁冕之摠名。渾言之也。此云冕者、大夫以上冠。析言之也。大夫㠯上有冕則士無冕可知矣。周禮。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五采繅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筓朱紘。諸侯之繅斿九就。琘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戴先生曰。實六冕而曰五冕者、陳采就玉之數止於五也。亦以見服自十二章至一章而六。冕璪自十二旒至三旒而五。其天子大裘之冕無旒也。槩舉諸侯又申之曰繅斿皆就者、明九旒至於三旒。其就數九。公侯伯子男無降差同也。]䆳延垂𡏬紞纊。[䆳、深遠也。延者、鄭云冕之覆。周禮弁師。王之五冕。皆玄冕朱裏延紐。謂延上玄下朱。以表裏冕版也。古者以三十𦫵布爲之。故尙書、論語謂之麻冕。用三十𦫵布。上玄下朱爲延。天子至大夫所同也。其字左傳作綖。垂瑬、詳玉部瑬下。紞纊、糸部曰。紞者、冕冠塞耳者也。按紞所以懸瑱也。瑱亦謂之纊。詳糸部紞下。據許紞系於延左右。據周禮注。王后之祭服有衡垂於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是專謂后服也。然左傳。衡紞紘綖。昭其度也。似男子有衡簪於冕覆而系紞。]从冃。免聲。[亡辨切。按古音當在十三部。讀如問。許書無免字。而俛勉字皆免聲。葢本有免篆而佚之。或曰古無免兔之分。俗強分別者、非也。冕之義取前俯。則與低頭之俛關通。]古者黃帝初作冕。[大平御覽引世本曰。黃帝作旃冕。宋衷注云。通帛曰旃。應邵曰。周始加旒。周易𣪠辭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葢取諸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