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經略土地也。从田。各聲。
《字源》形声
略說: 從「田」,「各」聲。本義是劃定疆界、經營土地。
23 字
詳解: 從「田」,「各」聲。楷書可寫作異體「畧」,為上下結構。「略」的本義是劃定疆界、經營土地。《說文》:「略,經略土地也。从田,各聲。」如《尚書.禹貢》:「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左傳.昭公七年》:「天子經略,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預注:「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
「略」引申表示被劃定的疆界。如《逸周書.周書序》「晉侯尚力侵我王略」,朱右曾集訓校釋:「略,經略土地之界也。」《文選.左太沖〈魏都賦〉》:「故將語子以神州之略,赤縣之畿。」
「略」表示巡視、巡行。《廣雅.釋詁一》:「略,行也。」如《左傳.隱公五年》:「吾將略地焉。」杜預注:「略,總攝巡行之名。」《史記.趙世家》:「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於房子,遂之代,北至無窮,西至河,登黃華之上。」
「略」表示謀略、智謀。如《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漢書.武帝紀》:「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略」表示法度。清代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引而申之,則法度之所經畫者皆曰略,所謂『王略』、『文武之略』是也。『亂略』則敗度者也。」如《左傳.成公二年》:「兄弟甥舅,侵敗王略。」杜預注:「略,經略法度。」
「略」表示扼要、簡略,與「詳」、「繁」相對。如《荀子.非相》:「愚者聞其略而不知其詳,聞其小而不知其大也,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絕。」《文心雕龍.鎔裁》:「若二子者,可謂練鎔裁而曉繁略矣。」
「略」表示大要、概要。《廣雅.釋言》:「略,要也。」如《孟子.滕文公上》:「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趙岐注:「略,要也。」《漢書.食貨志》:「此先王制土處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
「略」表示奪取、掠奪。《方言.第二》:「略,強取也。」如《國語.齊語》:「無奪民時,則百姓富;犧牲不略,則牛羊遂。」《淮南子.兵略》:「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廣,而貪金玉之略,將以存亡繼絕,平天下之亂而除萬民之害也。」高誘注:「略,獲得也。」
「略」表示忽略、輕視。如《荀子.修身》:「君子之求利也略,其遠害也早,其避辱也懼,其行道理也勇。」《韓詩外傳.卷五》:「秦之時,非禮義,棄《詩》《書》,略古昔,大滅聖道,專為苟妄,以貪利為俗,以較獵為化,而天下大亂。」
「略」可作副詞,表示大約、大致。如《漢書.地理志》:「本吳粵與楚接比,數相并兼,故民俗略同。」《新唐書.韋待價傳》:「軍至寅識迦河,與吐蕃合戰,勝負略相當。」
「略」又表示稍微、略微。如北周庾信〈周驃騎大將軍李夫人墓志銘〉:「(夫人)本有風氣之疾,頻年增動,略多枕臥。」唐代吳融〈滻水席上獻座主侍郎〉:「暖泉宮裏告虔回,略避紅塵小宴開。」
「略」還表示全、皆。如唐代杜甫〈戲題寄漢中王〉之三:「魯衛彌尊重,徐陳略喪亡。」 北宋王安石〈貴州虞部使君訪及道舊竊有感惻因成小詩〉:「握手更誰知往事,同時諸彥略成塵。」 1202 字相關漢字: 田,各,畧,詳,繁
秦-篆
李斯
漢-隸
三國-隸
唐-楷
薛稷
唐-楷
懷仁
唐-楷
褚遂良
唐-楷
歐陽通
唐-楷
顏真卿
唐-楷
歐陽詢
唐-行
李靖
唐-行
釋懷仁集王羲之
唐-草
月儀帖
唐-草
孫過庭
宋-楷
歐陽修
宋-行
蔣燦
宋-行
黃庭堅
宋-草
黃庭堅
明-草
解縉
明-草
文徵明
清-篆
吳昌碩
清-篆
永瑆
清-篆
徐三庚
清-隸
吳熙載
近-草
沈尹默
近-草
潘伯鷹
lve4经营土地,划定疆界
lve4巡行;巡视
lve4疆界
lve4法度
lve4谋略;智略
lve4简略;简少
lve4大致;概要
lve4副词 1.全 2.稍微;略微
lve4通达
lve4掠夺;强取
lve4同=㗉 锋利㗉
lve4姓
【午集上】【田字部】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𠀤音掠。
【說文】經略土地。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
【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經略。
【博雅】略,治也。
又【廣韻】謀略。
【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
【註】上中下三計。
又【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
【書·禹貢】嵎夷旣略。
【傳】用功少曰略。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
【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
【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
【註】略,約要也。
又不詳也。
【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
【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又【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註】略,猶殺也。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又道也。
【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
【註】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註】略,取也。
【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揚子·方言】求也。
又灋也。
又【博雅】行也。
【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
【註】略,總攝巡行之名。又【宣十一年】略基趾。
【註】趾,城足。略,行也。
又界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
【註】略,界也。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又路也。
【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傳】略,路也。
又犯也。
【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
【註】略,犯也。則法也。
又利也。
【詩·周頌】有略其耜。
【傳】略,利也。
又【正字通】書篇名。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又【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
【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又姓。
【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又奪也。與掠同。
【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註】略,奪也。
【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
【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
【釋文】略,本或作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