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you4宽容,饶恕,原谅:~罪。~恕。原~。宽~。尚希见~。

异体:𠖅

异体:𠖅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ユウ,ウ;なだめる,ゆるす

宥字字源已被关注:100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22

宥字字源百家诸说,宥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寬也。从宀。有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金文從「宀」,「有」聲。本義是寬仁、寬待。

21 字

 詳解: 金文從「宀」,「有」聲。通假為「囿」,表示苑囿,指養有動物,栽有花木的園子。諫簋:「先王既命女(汝)[◎井丮]𤔲(司)王宥(囿)。」「王宥」指周王的苑囿。

  「宥」的本義是寬仁、寬待。《說文》:「宥,寬也。从宀,有聲。」如《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鄭玄箋:「宥,寛仁。」《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成玄英疏:「宥,寬也;在,自在也。」

  「宥」表示寬恕、赦免。《廣雅.釋言》:「宥,赦也。」如《管子.五輔》:「薄徵斂,輕征賦,弛刑罰,赦罪戾,宥小過,此謂寬其政。」《國語.齊語》:「教不善則政不治,一再則宥,三則不赦。」

  「宥」通「囿」,表示局限、拘泥。如《莊子.天下》:「接萬物以別宥為始。」成玄英疏:「宥,區域也。」《呂氏春秋.去宥》:「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晝為昏,以白為黑,以堯為桀,宥之為敗亦大矣。」

  「宥」也通「侑」,表示助興。如《左傳.莊公十八年》:「十八年春,虢公、晉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杜預注:「宥,助也,所以助歡敬之意。」《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鍾鼓。」鄭玄注:「宥,猶勸也。」496 字相關漢字: 宀,有,囿,侑

宥字字源演变,宥字源流

宥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宥字源流

周-金

西周晚期

宥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宥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宥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宥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宥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宥字书法,宥字写法,宥字图片

宥字源流

漢-篆

宥字字源读音,宥字字源字义及宥字常用词组

  • you4宽仁,宽待

  • you4宽恕;赦免

  • you4空

  • you4通=囿 局限囿

  • you4通=侑 助兴;酬答侑

  • you4通=右右

  • you4通=祐 保祐祐

  • you4古州名 1.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 治所在延恩(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南) 宝应后废 2.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于旧宥州东北置 延恩仍为治所 后移治长泽县(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东南域川古城) 宋时属西夏 蒙古废

  • you4姓

宥字康熙字典字源

【寅集上】【宀字部】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又。

【說文】寬也。

【徐鉉曰】寬之而已,未全放也。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識,再宥曰過失,三宥曰遺忘。

 又【書·大禹謨】宥過無大。

【註】謂不識而誤犯,雖大必赦宥也。

【君𨻰】狃于姦宄,敗常亂俗,三細不宥。

【註】犯此三者,雖小罪不可宥也。

 又宏深也。

【詩·周頌】夙夜基命宥密。

【註】言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靜密也。

 又助也。

【左傳·僖二十五年】晉侯朝於王,王饗醴,命之宥。

【註】又加之以幣帛,以助勸也。

 又以樂勸食也,與侑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

 又姓。

 又通作又。

【禮·王制】王三又,然後制𠛬。 說文(121)

宥字说文解字字源

寬也。[周頌。夙夜基命宥密。叔向、毛公皆曰。宥、寬也。宥爲寬。故貰罪曰宥。周禮大司樂假宥爲侑。王制假又爲宥。]从宀。有聲。[于救切。古音在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