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mi4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

①鼎盖:“离肺实于鼎,设扃~。”

②古通【幂】,覆盖东西的巾:“牺尊疏布~。”

异体:𠕪 𪔃 鼏

异体:𠕪 𪔃 鼏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ベキ,ミャク;

鼏字字源已被关注:18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2-11

鼏字字源百家诸说,鼏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鼎覆也。从鼎冖。冖亦聲。

  • 《字源》会意兼形声 从“H”,从鼎,“H”亦声……本义指以木杠举鼎

 略說: 金文從「鼎」從「冖」,「冖」亦是聲符。象鼎上有蓋子。本義是鼎上的覆蓋物,即鼎的蓋子。

42 字

 詳解: 金文從「鼎」,「冖」亦聲,「鼎」或省為「貝」,象鼎上有蓋子。本義是鼎上的覆蓋物,段玉裁改《說文》為:「鼏,鼎覆也。从鼎、冖。冖亦聲。」注云:「古者覆巾謂之幎,鼎葢謂之鼏,而《禮經》時亦通用。」「鼏」與「冪」、「幎」、「密」相通。

  古書記載「鼏」用白茅草編織而成,長的白茅便捆縛其根,短的白茅便編連其中央,織成蓋子。《儀禮.公食大夫禮》:「鼏若束若編」,鄭玄注:「凡鼎鼏蓋以茅為之,長則束本,短則編其中央。……古文鼏作密。」

  金文「鼏」假借為「密」、「宓」或「謐」,表示安寧,國差𦉜:「鼏(密)靜安寍」,意指靜謐安寧,即平靜安寧。秦公簋:「鼏(密)宅禹蹟」,意謂安居於大禹所到之處。相傳夏禹治水,足跡遍於九州,所以中國的疆土又稱為「禹跡」。《詩.周頌.昊天有成命》毛亨傳:「密,寧也。」《說文》:「宓,安也。」段玉裁注:「此字經典作密,密行而宓廢矣。」安寧義今多用「謐」來表示。

  金文「鼏」又用作人名,叔鼏鬲:「叔鼏乍(作)己白(伯)父丁寶尊彝」,意謂叔鼏為己伯父丁鑄造了寶貴的禮器。

  漢簡借「密」為「鼏」,表示鼎蓋,《武威漢簡.甲本特牲》簡9:「舉鼎密(鼏),告潔。」「密」字傳世本《儀禮.特牲饋食禮》作「鼏」,全句意謂掀起鼎蓋,禀告主人鼎內潔淨(參彭林)。

  「鼏」引申可指覆蓋酒尊的布巾,古時如果禮器沒有蓋子,便用粗布巾來覆蓋。《禮記.禮器》:「犧尊疏布鼏」,孔穎達疏:「疏布鼏者,疏,麤也。鼏,覆也。謂郊天時以麤布為巾以覆尊也。」「犧尊」即牛形尊,意謂牛形尊用粗布巾覆蓋,作為蓋子。馬衡《中國金石學概要》:「凡禮器之無蓋者,則覆之以布,是謂之鼏。」681 字相關漢字: 鼎,冖,貝,冪,幎,密,宓,謐

鼏字字源演变,鼏字源流

鼏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鼏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中期

鼏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

鼏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鼏字源流

宋-印

廣韻

鼏字源流

宋-印

增韻

鼏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鼏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鼏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鼏字书法,鼏字写法,鼏字图片

鼏字源流

唐-楷

吳彩鸞(傳)

鼏字字源读音,鼏字字源字义及鼏字常用词组

  • mi4鼎盖

  • mi4古时盖酒尊的布巾

鼏字康熙字典字源

【亥集下】【鼎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狄切,音覓。

【玉篇】覆樽巾也。

【禮·禮器】犧尊疏布鼏。

 又【玉篇】鼎蓋也。

【儀禮·士冠禮】特豚,載合升,離肺,實于鼎,設扃鼏。

【註】鼏,鼎覆也。

 又【廣雅】鼏,慢閹也。


考證:〔説文以木橫貫鼎耳而舉之,从鼎門聲。周禮廟門容大鼎七箇。〕謹照原文从鼎門聲門改冂。大鼎之鼎改鼏。 廣雅(232)

鼏字说文解字字源

鼎覆也。从鼎冖。冖亦聲。[此九字各本無。以鼏篆鼏解牛頭馬脯而合之。今補正。鼏見禮經。所以覆鼎。用茅爲之。今本作鼏。正字也。禮古文作密。叚借字也。从鼎冖者冖覆也。冖亦聲者據冥字之解知之。古者覆巾謂之幎。鼎葢謂之鼏。而禮經時亦通用。䖵部𧖅从鼏聲。亦作蜜。虎部䖑讀若鼏。是知鼏古音同冥。亦同密。在十一十二部之閒。今音則莫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