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㈠拼音hu3。

①威吓:虚张声势是~不住人的。

②蒙混,蒙哄:用流言~人。

㈡拼音xia4。同【吓

㈠】。

异体:𫬲

异体:𫬲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ケ,ゴウ,キョウ,キャク,カ,カク,コウ;

唬字字源已被关注:1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1-19

唬字字源百家诸说,唬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虎聲也。从口虎。讀若暠。

  • 《字源》形声 形声兼会意字。从口,从虎,虎亦声。其本义指虎怒声

  • 《漢多》金文從「口」從「虎」,「虎」亦是聲符,字會虎吼叫之意。

 略說: 金文從「口」從「虎」,「虎」亦是聲符,字會虎吼叫之意。

27 字

 詳解: 金文從「口」從「虎」,「虎」亦是聲符,字會虎吼叫之意。《說文》即以虎聲為「唬」的本義。《說文》:「唬,嗁聲也。一曰虎聲。从口从虎。讀若暠。」段玉裁改「嗁聲」為「虎聲」,注云:「《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集韻》:「本作號,呼也。」戰國文字多將「口」移到「虎」下,或疊加飾筆於虎旁。《說文》以從「虎」從「口」的字為「虐」字古文,參見「虐」。

  金文通讀為「乎」,介詞,用法相當於「于」,善鼎:「隹(唯)用妥(綏)福唬(乎)前文人」,指從前世有文德的人得到福澤。蔡姞簋句與此相類,作「尹弔(叔)用妥(綏)多福于皇考德尹叀姬」(參郭沫若)。

  戰國竹簡亦通讀為「乎」,《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1:「行此者丌(其)又(有)不王唬(乎)?」全句指實行這種理念的人,怎會有不稱王的呢?《上博竹書二.容成氏》簡14和簡8:「舜於是唬(乎)始語堯天地人民之道」,指舜於是開始告訴堯天地人民的道理。392 字相關漢字: 口,虎,虐,乎,于

唬字字源演变,唬字源流

唬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唬字源流

周-金

西周中期

唬字源流

春秋-金

春秋

唬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唬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唬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唬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唬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唬字字源读音,唬字字源字义及唬字常用词组

  • xiao1虎怒声

  • guo2鸟啼

  • xia4同=吓(嚇) 恐吓吓

  • hu3用同=虎 (脸色)下沉虎

  • hu3象声词

  • hao2通=號 呼号號

唬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韻】呼訝切【集韻】虛訝切,𠀤音嚇。

【說文】嗁聲也。

 又【說文】一曰虎聲也。

 又【集韻】虛交切,音哮。義同。本作虓,亦作猇。

 又【集韻】【類篇】𠀤乎刀切,音豪。

【集韻】本作號,呼也。或作臯號。

 又【集韻】下老切,音皓。虎聲也。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郭獲切,𠀤音虢。義同。

 又【廣韻】鳥啼也。 說文(121)

唬字说文解字字源

虎聲也。[鍇本不誤。鉉本改爲嗁聲。誤甚。自吠篆已下。皆言鳥獸矣。通俗文曰。虎聲謂之哮。唬當讀呼去聲。亦讀如罅字。从虎口、虎亦聲也。五部。]从口虎。[與吠意同。主於說口。故不入犬、虎部。○此下鍇有一曰虎聲四字。鉉本此四字在从口之上。皆淺人誤增。]讀若暠。[說文無此字。鉉用唐韵呼訝切。玉篇呼交切。與此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