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网是免费的在线辞海新华字典查询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
查字网为您提供包括汉字源流、汉字字源、字形演变等查询,收录词语超过40万条,提供汉语词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汉字组词造句等内容。
欢迎您使用查字网汉字字源字典查询汉字流源、字源字义及字源演变,我们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字源网字典,以便为您提供更好地帮助和服务。
查字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7243号
《說文》會也。筭也。从言十。
《字源》会意 从言,从十。“十”代表数字,会计算、合计意
《漢多》從「言」,從「十」,本義為合計、計算。
略說: 從「言」,從「十」,本義為合計、計算。
19 字
詳解: 從「言」,從「十」,本義為計算、合計。《說文》:「會也。筭也。从言从十。」段玉裁注:「會,合也。筭,當作算,數也。」簡帛文字多用本義,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117:「勿計為(徭)」;《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140:「計之其作年」。傳世典籍也用本義,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計丈數,揣高卑。」
「計」又常引申為謀劃和計謀,如《戰國策·趙策四》:「父母之愛子,必為其計深遠」;又如《史記·管蔡世家》:「昭侯私許,不與大夫計」;《管子·權修》:「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計」後又引申為經濟力量,如《韓非子·難言》:「家計小談,以具數言,則見以為陋。」
「計」還可引申為考察、審核。《廣雅·釋言》:「計,校也。」先秦典籍常用此義,如《管子·八觀》:「視其耕耘,計其農事」;又如《孫臏兵法·威王問》:「料敵計險,必察遠近」。364 字相關漢字: 言,十
漢-隸
三國-隸
晉-草
桓溫
晉-草
王獻之(傳)
晉-草
謝璠伯
晉-草
羊欣
晉-草
王羲之
隋-楷
唐-楷
國銓
唐-楷
褚遂良
唐-楷
歐陽通
唐-楷
李邕
唐-行
顏真卿
唐-草
虞世南
宋-行
黃庭堅
宋-行
沈遼
宋-草
蔡襄
宋-草
黃庭堅
元-楷
趙孟頫
明-楷
唐寅
清-篆
趙之謙
清-隸
鄭簠
清-隸
孫星衍
清-隸
金農
清-隸
陳鴻壽
近-篆
黃葆鉞
ji4总计
ji4计算
ji4估计
ji4谋划;商议
ji4计划;计谋
ji4计簿,即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ji4呈送计簿的官吏
ji4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如:国计民生
ji4考察;审核
ji4测量或计算时间、度数等的仪器 如:时计;温度计;晴雨计
ji4姓
【酉集上】【言字部】 【唐韻】古詣切【集韻】【韻會】【正韻】吉詣切,𠀤音繼。
【說文】會也,算也。从言从十。徐曰:十者,物成數。會意。
【左傳·昭三十二年】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
【禮·內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學書計。
【註】書謂六書,計謂九數。
【周禮·天官】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
【註】弊,斷也。
【疏】六計,謂善、能、敬、正、法、辨,皆以廉爲本,計其功過多少而聽斷之也。又【司會註】司會,主天下之大計。
【疏】日計曰成,月計曰要,歲計曰會。
【史記·平準書】桑弘羊以計算用事。
又【玉篇】謀也。
【廣韻】籌策也。
【史記·項羽紀】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又【淮隂侯傳】計者,事之機也。
又計簿。
【左傳·昭二十五年】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計于季氏。
【註】送計簿于季氏。
【前漢·武帝紀】受計于甘泉宮。
【註】受郡國所上計簿,若今之諸州計帳也。
又計偕。
【前漢·武帝紀】元光五年,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註】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
又官名。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師古註】專主計籍。
【唐書·百官志】司計、典計、掌計各二人,給衣服、飮食、薪炭。
又神名。
【山海經】東百三十里曰光山,神計蒙處之,其狀人身龍首,恆遊於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有計斤縣。
【師古曰】卽左傳所謂介根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劍南道有計州。
又姓。越有計然,後漢有計子勳。
又【集韻】吉屑切,音結。畫也。 說文(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