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duan1

①正,不歪斜:~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

②正派,正直:~方。~直。~重。品行不~。

③事物的一头:~的(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

④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

⑤姓。

异体:𥪄

异体:𥪄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タン,セン,ベン,メン;はし,は,はた,ただしい,はじめ,まさに

端字字源已被关注:3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4

端字字源百家诸说,端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直也。从立。耑聲。

  • 《字源》形声

 略說: 從「立」,「耑」聲,本義為正、直。

17 字

 詳解: 從「立」,「耑」聲,本義為正、直。《說文》:「直也。从立,耑聲。」 《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孔穎達疏:「目容端者,目宜端正,不邪睇而視之。」

  「端」可表示事物的頂部。《禮記‧檀弓下》:「柏槨以端,長六尺。」孔穎達疏:「端,猶頭也。積柏材作槨,並茸材頭,故云以端。」

  「端」也表示開始。《禮記‧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孔穎達疏:「端,猶首也。」

  「端」還表示頭緒。《禮記‧禮運》:「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孔穎達疏:「端,謂頭緒。」

  「端」也指徵兆。《史記‧黥布列傳》:「赫至,上變,言布謀反有端,可先未發誅也。」

  「端」還指種類。《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端」亦指事由、原委。《史記‧魏公子列傳》:「今有難,無他端而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思緒」也稱之為「端」。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

  「端」也可表示仔細審視。《戰國策‧趙策一》:「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在近現代漢語中,「雙手平舉捧物」也稱「端」。《西游記》第16回:「你看那眾和尚,搬箱抬籠,搶桌端鍋,滿院裡叫苦連天。」

  古代多用於喪祭場合的禮服也稱為「端」。《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鄭玄注:「端者,取其正也。」

  「端」可用作副詞。《韓非子‧飾邪》:「豎穀陽之進酒也,非以端惡子反也。」王先慎集解:「端,故也。」 「故」即「故意」。

  「端」還可用作量詞,表示帛類的長度單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691 字相關漢字: 立,耑,故

端字字源演变,端字源流

端字源流

楚-簡

曾侯乙墓

端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端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端字源流

秦-簡

關沮

端字源流

秦-簡

里耶

端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端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端字源流

宋-印

廣韻

端字源流

宋-印

增韻

端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端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端字书法,端字写法,端字图片

端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端字源流

晉-行

王羲之(傳)

端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端字源流

隋-楷

智永

端字源流

隋-草

智永

端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端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端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端字源流

唐-行

顏真卿

端字源流

唐-行

陸柬之

端字源流

唐-草

懷素

端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端字源流

宋-楷

趙佶

端字源流

宋-行

米芾

端字源流

宋-行

蘇軾

端字源流

宋-行

趙孟堅

端字源流

宋-草

趙佶

端字源流

元-篆

吳叡

端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端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端字源流

元-草

揭傒斯

端字源流

元-草

趙雍

端字源流

明-行

董其昌

端字源流

明-草

解縉

端字源流

明-草

祝允明

端字源流

明-草

陳淳

端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端字源流

清-隸

孫均

端字源流

清-隸

王澍

端字源流

清-楷

何紹基

端字源流

清-行

何紹基

端字源流

近-行

沈尹默

端字字源读音,端字字源字义及端字常用词组

  • duan1直;正

  • duan1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 duan1首;顶端;开头

  • duan1征兆;缘由

  • duan1边际;头绪

  • duan1思绪;心绪

  • duan1事

  • duan1等差

  • duan1项目;种类

  • duan1详审 如:仔细端详

  • duan1手平举拿物 如:端茶;端碗

  • duan1应当;必须

  • duan1宫殿或都城的南面正门

  • duan1六朝时对幕僚之职的尊称

  • duan1周代礼服

  • duan1墨家指几何学上的点

  • duan1玄参的别名

  • duan1副词 1.正好 2.特地 3.真正;一定 4.究竟

  • duan1量词 古代布帛长度单位 其制不一 1.二丈 2.一丈六尺 3.五丈 4.六丈 5.八丈

  • duan1用同=鍛鍛

  • duan1通=喘(chuan3) 轻声说话喘

  • duan1通=專(zhuan1) 笏;手板專

  • duan1姓

端字康熙字典字源

【午集下】【立字部】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

【說文】直也,正也。

【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

【註】端,正也。

【玉藻】目容端。

【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又【篇海】萌也,始也,首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

【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

【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

【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

【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

【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又【廣韻】緒也,等也。

【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又【增韻】審也。

【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又專也。

【戰國策】敢端其願。

【註】端,猶專也。

 又布帛曰端。

【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

【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又【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

【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

【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

【註】端,𤣥端之服。

【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又地名。

【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又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

【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

【註】端氏,澤州縣也。

【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又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又宮門名。

【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

【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又獸名。

【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又【正韻】尺兗切。與喘同。

【荀子·勸學篇】端而言。

【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又【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

【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註】端,皆音冕。

 又【韻補】叶都元切。

【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又叶多汪切。

【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𨻰不僉,造此異端。


考證:〔【禮·月令】諸侯玄端以祭,天子玄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 謹照原文月令改玉藻。 說文(121)

端字说文解字字源

直也。[用爲發耑、耑緒字者叚借也。]从立。耑聲。[多官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