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geng3

①光明:“山头孤月~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a.光明,如“~~星河”;b.形容忠诚,如“忠心~~”;c.心里老想着不能忘,如“~~于怀”)。

②有骨气,刚正不阿:~介。~直。~节(坚贞的节操)。

③姓。

异体:𤓐

异体:𤓐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ウ,キョウ,ケイ;ひかり

耿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2

耿字字源百家诸说,耿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耳箸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火。聖省聲。凡字皆𠂇形又聲。杜說非也。

  • 《字源》形声 从耳,烓省声;或说从火,聖省声。本义为耳朵贴与脸颊

  • 《漢多》金文從「耳」從「火」,構形初義不明,林義光認為象耳聞火聲,儆儆然也。

 略說: 金文從「耳」從「火」,構形初義不明,林義光認為象耳聞火聲,儆儆然也。

34 字

 詳解: 金文從「耳」從「火」,構形初義不明,林義光認為象耳聞火聲,儆儆然也。

  金文有「耿光」一詞,表示光輝、光明,毛公鼎:「亡不閈于文武耿光」,表示無不表彰文王武王的光輝業績。禹鼎:「敢對揚武公不顯耿光」,表示稱揚武公的顯赫光烈。《尚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

  《說文》:「耿,耳箸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林非也。」按杜林說與金文辭例意義吻合。203 字相關漢字: 耳,火

耿字字源读音,耿字字源字义及耿字常用词组

  • geng3耳朵贴于脸颊

  • geng3光明

  • geng3照耀

  • geng3正直;刚正不阿

  • geng3清白

  • geng3悲伤

  • geng3联结

  • geng3方言 高起;突出

  • geng3地名 1.古邑名 在今河南省温县东 商代自祖乙到陽甲时的都城 2.周国名 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汾水南岸,本春秋小国,公元前661年为晋所灭

  • geng3姓

耿字康熙字典字源

【未集中】【耳字部】

〔古文〕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幸切,音𦵸。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漢耿弇,耿况。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光也。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𠀤音扃。明白也。

 又與𥳑通。幽州方言也。

【蜀志·𥳑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𥳑,遂隨音變之。◎按說文耿,耳著頰也,从耳,烓省聲。杜林說,耿,光也,从光聖省。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字彙正字通𠀤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闅𧗽辮戚𡌵贏之類,是內形外聲。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說文(121)

耿字说文解字字源

耳箸頰也。[頰者、面旁也。耳箸於頰曰耿。耿之言黏也。黏於頰也。邶風。耿耿不寐。傳曰。耿耿猶儆儆也。憂之聯綴於心。取義於此。凡云耿者、謂專壹也。杜林說皮傳耿光。而非字義。]从耳。烓省聲。[烓小徐作炯。大徐本舊皆作烓。烓讀若冂。見火部。耿古杏切。十一部。]杜林說。耿、光也。[古文尙書曰。文王之耿光。離騷注曰。耿、光也。又曰。耿、明也。]从火。[依韵會訂。]聖省聲。凡字皆𠂇形又聲。杜說非也。[徐鍇曰。此說或後人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