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糁】的繁体字。

异体:糁

异体:糁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サン,シン;こながき

糝字字源已被关注:49次,词条更新时间:2025-04-05

糝字字源百家诸说,糝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古文糂。从參。

 略說: 從「米」,「參」聲,本義為以米和羹。

18 字

 詳解: 從「米」,「參」聲,本義為以米和羹。《說文》:「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聲。糣,籀文糂从朁。糝,古文糂从參。」《禮記‧內則》:「和糝不蓼。」陳澔集說:「宜以五味調和米屑為糝,不須加蓼,故云和糝不蓼也。」

  「糝」可表示米粒、飯粒。唐秦韜玉〈春雪〉:「雲重寒空思寂寥,玉塵如糝滿春朝。」

  「糝」也表示散粒、碎粒。唐韓愈〈送無本師歸范陽〉:「始見洛陽春,桃枝綴紅糝。」

  「糝」還表示散落、灑上。晉葛洪《抱樸子‧酒誡》:「唯患飛埃之糝目,而不覺飆風之所為也。」

  「糝」亦指混和。宋蘇軾《格物粗談‧瓜蓏》:「冬瓜切碎者,以石灰糝之則不爛。」270 字相關漢字: 米,參

糝字字源演变,糝字源流

糝字源流

東漢-篆

說文解字

糝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糝字源流

宋-印

廣韻

糝字源流

宋-印

增韻

糝字源流

宋-篆

汗簡

糝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糝字源流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糝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糝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糝字字源读音,糝字字源字义及糝字常用词组

  • san3以米和羹;也指用米掺和其他食物制成的食品

  • san3饭粒

  • san3散开;撒落

  • san3混杂

  • san3黏

  • san1[糝䊤]糜和

糝字康熙字典字源

【未集上】【米字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桑感切,音𢕕。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

【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

【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釋名】糝,𪏮也,相黏𪏮也。

 又【篇海】雜也。

【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

【正韻】桑錦切,音沁。義𠀤同。 說文(121)

糝字说文解字字源

古文糂。从參。[參聲亦在七部。周禮醢人、內則皆如此作。周頌。潛有多魚。傳曰。潛、糝也。古本如此。爾雅。糝謂之涔。涔卽詩之潛也。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糝爲木旁。謂積柴水中。令魚依之止息。字當从木也。而舍人、李巡皆云。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似其說各異。不知積柴而投米焉。非有二事。以其用米故曰糝。以其用柴故或製字作罧。罧見淮南書。橬槮皆魏晉閒妄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