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kou3

①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②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③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④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⑤破裂的地方:~子。

异体:𠙵 𠮚 ⼝

异体:𠙵 𠮚 ⼝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コウ,ク;くち

口字字源已被关注:1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1

口字字源百家诸说,口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人所㠯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从口。

  • 《字源》象形 字像人口之形

  • 《漢多》象張口之形,本義是人的嘴巴。

 略說: 象張口之形,本義是人的嘴巴。

14 字

 詳解: 象張口之形,用來呼吸、說話和飲食。本義是人的口、嘴巴。《說文》:「口,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从口。」段玉裁注:「言語、飮食者口之兩大耑。『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許慎這個對「口」字的解釋近乎常識,但深究之下,其實有補充的必要。

  查作為人體的器官而言,口固然主要用作言語和飲食,但作為文字部件而言,「口」主要解為一正面向前的「口」,但除此之外,古文字部件中另有俯身朝下的「亼」(即「倒口)。就功能而言,正面的口的確是言語所由出,故古文字的「口」前面加一短橫或一曲筆,即成「曰」,這是明證。但朝下的「亼」同樣可以發出聲音,但其不同於「曰」,而另有作用。這一點可參看「今」「令」等字。至於吃喝,則從古文字的觀點看,從來都從「倒口」或「亼」,而與正面的「口」無關。有關討論可參看「食」、「飲」等字。

  甲骨文用作本義,《合集》13642:「疾口」,表示口部有病。金文用作族氏名;又表示說話,讀作「曰」,四祀𠨘其卣:「王口(曰):『尊文武帝乙宜』」,「尊」是供奉、放置;「文武帝乙」即商王帝乙,「文武帝」是帝名,「乙」是廟號;「宜」表示菜餚。全句意謂敬奉菜餚,祭祀文武帝乙。

  簡帛文字用作本義,《郭店簡.語叢四》簡4:「口不慎而戶之[不]閟(閉),亞(惡)言報己而死無日」,表示口舌不慎重猶如門戶不關閉,惡言為報應,死期將至。《馬王堆帛書.雜療方》第46行:「口脣不乾」。609 字相關漢字: 亼,曰,今,令,食,飲,尊,乙,宜

口字字源演变,口字源流

口字源流

商-甲骨

𠂤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婦女卜辭

口字源流

商-甲骨

子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午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賓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歷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何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無名組

口字源流

商-甲骨

組類不明

口字源流

商-金

口字源流

周-金

西周早期

口字源流

楚-簡

郭店

口字源流

楚-簡

上博

口字源流

楚-簡

新蔡葛陵

口字源流

秦-簡

放馬灘

口字源流

秦-簡

睡虎地

口字源流

秦-簡

嶽麓書院

口字源流

漢-簡

張家山

口字源流

魏-篆

魏石經古文彙編

口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口字源流

宋-印

廣韻

口字源流

宋-印

增韻

口字源流

宋-篆

汗簡

口字源流

宋-篆

古文四聲韻

口字源流

宋-篆

集古文韻上聲韻第三

口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口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口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口字书法,口字写法,口字图片

口字源流

三國-草

皇象(傳)

口字源流

晉-草

王羲之

口字源流

隋-楷

智永

口字源流

隋-行

智永

口字源流

隋-草

智永

口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傳)

口字源流

唐-篆

瞿令問

口字源流

唐-楷

歐陽詢

口字源流

唐-楷

柳公權

口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

口字源流

唐-楷

顏真卿

口字源流

唐-楷

李邕

口字源流

唐-行

懷素

口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口字源流

唐-行

孫過庭

口字源流

唐-草

孫過庭

口字源流

唐-草

歐陽詢

口字源流

唐-草

懷素

口字源流

宋-楷

趙佶

口字源流

宋-楷

蘇軾

口字源流

宋-行

米芾

口字源流

宋-行

黃庭堅

口字源流

宋-草

趙佶

口字源流

宋-草

米芾

口字源流

元-隸

趙孟頫

口字源流

元-行

鮮于樞

口字源流

元-行

趙孟頫

口字源流

元-草

鮮于樞

口字源流

元-草

趙孟頫

口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口字源流

明-草

文徵明

口字源流

清-篆

楊沂孫

口字源流

清-篆

吳大澂

口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口字源流

清-篆

伊秉綬

口字源流

清-篆

鄧琰

口字源流

清-篆

永瑆

口字源流

清-隸

王澍

口字源流

清-草

王鐸

口字字源读音,口字字源字义及口字常用词组

  • kou3人和动物进饮食的器官,也是人和大部分动物发声的器官

  • kou3口才

  • kou3亲口(吃或说);口头的(区别于书面的)

  • kou3口味 如:可口

  • kou3人;人口

  • kou3容器通外面的部分 如:瓶口;缸口

  • kou3出入通过的地方 如:关口;渡口;门口;洞口

  • kou3特指长城的关口 多用于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 如:口外;口内;古北口;西口

  • kou3破裂的地方 如:裂口;创口;河堤决口;衣服撕了个口

  • kou3缸口,通商码头

  • kou3武器或工具的锋刃 如:刀口;剪刀口

  • kou3中医术语,寸口的简称

  • kou3量词

  • kou3牲畜的年龄 因牲畜年龄可由牙齿的多少看出 如:六岁口;这匹马口还轻

  • kou3系统;行业 如:农林口;对口赛

  • kou3发问

  • kou3,询问 也作=𧥣𧥣

  • kou3姓

口字康熙字典字源

【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𠮚𠙵【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說文(121)

口字说文解字字源

人所㠯言食也。[言語、飮食者口之㒳大耑。舌下亦曰。口所以言別味也。頤象傳曰。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象形。[苦厚切。四部。]凡口之屬皆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