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导航

字字源基本字义,中华字海叶典字义

拼音zhong4

①兄弟排行次序二:~兄。~弟。

②在当中的:~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裁(居间调停、裁判)。

③姓。

异体:㑖

异体:㑖

国际音标(IPA)编码日文假名标注

チュウ;なか

仲字字源已被关注:2次,词条更新时间:2024-11-25

仲字字源百家诸说,仲字其他典籍字源解说

  • 《說文》中也。从人中。中亦聲。

  • 《字源》形声

  • 《漢多》從「人」,從「中」,「中」亦聲。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二者。

 略說: 從「人」,從「中」,「中」亦聲。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二者。

28 字

 詳解: 甲金文的「中」可引申表示伯仲的「仲」,表示兄弟之中排行第二者。早期金文以從「㫃」從「◎」從「丨」的「中」表示方位,而表示伯仲的「仲」的字形則不從「㫃」,到了春秋時期才開始出現混用的情況。參見「中」。戰國秦系文字出現從「人」從「中」的字形,寫作「仲」,一說是受「伯」的影響所加。(參《金文形義通解》)

  《說文》:「仲,中也。从人从中,中亦聲。」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間的長幼排行。「仲」次於「伯」,排行第二。《釋名.釋親屬》:「仲,中也。位在中也。」如《尚書.呂刑》:「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庶有格命。」《儀禮.士冠禮》:「仲、叔、季,唯其所當。」鄭玄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伯仲」既表示兄弟的次第,也可以指兄弟。如《詩.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鄭玄箋:「伯仲,喻兄弟也。」唐代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嗚呼!分同伯仲,古則拜親。」引申表示彼此不相上下。如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東晉王羲之〈與謝安書〉:「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聞,崑崙之伯仲也。」

  「仲」同「中」,也表示中間、居中。《說文》段玉裁注:「古中、仲二字互通。」如《淮南子.天文》:「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高誘注:「仲,中也。四中,謂太陰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

  一年四季,每季三個月,古代以「孟」、「仲」、「季」表示四季裡月份的排列,所以春季的第一個月是「孟春」,第二個月是「仲春」,第三個月是「季春」。《逸周書.周月》:「凡四時成歲,歲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如《楚辭.九章.哀郢》「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王逸注:「仲春,二月也。」

  「仲」也是古樂器名。《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邢昺疏:「籥,樂器名,其大者名產,其中者名仲。」《字彙.人部》:「仲,樂器。」814 字相關漢字: 人,中,㫃,◎,丨,伯,叔,季,孟

仲字字源演变,仲字源流

仲字源流

漢-石

熹平石經

仲字源流

魏-石

三體石經

仲字源流

唐-石

開成石經

仲字源流

宋-印

廣韻

仲字源流

宋-印

增韻

仲字源流

宋-篆

集篆古文韻海

仲字源流

明-印

洪武正韻

仲字源流

清-印

康熙字典

仲字书法,仲字写法,仲字图片

仲字源流

漢-隸

仲字源流

晉-行

王獻之

仲字源流

唐-篆

李陽冰

仲字源流

唐-楷

褚遂良(傳)

仲字源流

唐-楷

歐陽通

仲字源流

唐-楷

虞世南

仲字源流

唐-行

歐陽詢

仲字源流

宋-楷

歐陽修

仲字源流

元-楷

趙孟頫

仲字源流

明-楷

董其昌

仲字源流

明-楷

黃道周

仲字源流

明-行

文徵明

仲字源流

明-草

張瑞圖

仲字源流

清-篆

黃士陵

仲字源流

清-篆

徐三庚

仲字源流

清-隸

金農

仲字源流

清-隸

何紹基

仲字源流

清-隸

黃子高

仲字源流

清-隸

吳熙載

仲字源流

清-隸

馮登府

仲字源流

清-隸

伊秉綬

仲字源流

清-行

王鐸

仲字源流

近-楷

沈尹默

仲字源流

南北朝-楷

蕭顯慶

仲字源流

南北朝-楷

李仲璇

仲字字源读音,仲字字源字义及仲字常用词组

  • zhong4中;居中

  • zhong4兄弟中排名第二的

  • zhong4在中间介绍调停 如:仲裁;仲买

  • zhong4古乐器

  • zhong4姓

仲字康熙字典字源

【子集中】【人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衆切,蟲去聲。

【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

【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樂器。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水經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

【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唐韻(751)

仲字说文解字字源

中也。[白虎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从人中。中亦聲。[直衆切。九部。]